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何为人才

发布日期:2005-06-18     文章来源:    点击:

“人才”两字,是中国的特产。西方语言中有“天才”,英语叫“genius”世界著名词典编辑家诺亚·韦伯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具有超凡智力的人”或“具有较高智商的人”。对人才概念的界定,古往今来,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我国首先把人才研究工作系统化为一门科学之后,对人才的理解和认识,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有的人以“才能”,作为标准,认为人才就是才能较高或才能超常者;有的人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认为大学毕业生或讲师、教授、工程师就是人才;还有人以“发明创造”或“有某种特长”为标准,认为凡是有一技之长或发明创造的人就是人才;也有综合这些意见,认为人才是指在社会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发展或人类进步做出某种比一般人较大贡献的人,社会性、创造性和进步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

我国著名的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他与王银江合著的《未来人才学》一书中,从人才标准的科学性、时代性以及社会性出发,提出以下三条人才标准:

第一,能坚持有效地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具有一定的智能,是知识信息的合格载体;

第二,能从事创造性劳动,是知识信息组合增强的有效动力源;

第三,其创造性劳动成果能自觉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的正义事业。

依据这三条标准,他认为:人才是能够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的、以知识信息活动的载体为基本形态的知识信息组合增强的动力源,或者说,人才是一个具有专业智能并能自觉促进社会进步而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蒋效愚副教授结合中国的国情和需要,认为人才必须具有政治与业务两种素质,应该具备理论与实践(或者说智能与技能)两种能力,同时不应该排斥多层次的人才观。社会各个不同领域,每一领域的不同层次都需要人才,而且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如综合性人才,某个学科中的佼佼者等。

国外研究者认为:当代人才必须:①具有国际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观念;②"熟练地掌握一两门外语,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③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④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⑤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⑥具有创造能力。

纵观中外专家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共同点,这就是作为人才来说,他必须能够拥有信息,获得并利用信息;必须具有专业智能,并具有创造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对人才作如下定义: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智能,能对有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在劳动中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对大学生来说,因为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但还没有亲自参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实践,所以,大学毕业生必须在今后的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

在对人才的概念进行上述界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当代人才的基本特征作以下的描述:

 (1)当代人才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当代社会文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要求,从一定角度说,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所谓广博,是指除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所谓合理,是指当代人才能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

人类文明在近代特别是在当代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旧有知识的更新与扩充,使得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呈现交叉以至交融状态,无数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随之出现,科学研究成果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这样的形势下,势必对当代人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当代人才一方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技术、理论体系、研究工具、学科历史及现状、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等有相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当代人才能及时、合理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动态,从而推进学科发展。

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构,既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先进的外部条件,又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先进的教育设施能保证相当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卫星、通讯的高度自动化使世界的空间距离大为缩短,人们更容易、更快捷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计算机的网络化又为检索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不仅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更为人才具有广博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2)当代人才具有创造性,有一种求异的创新精神。现代社会变化和科技、经济竞争所特别需要的就是创造性。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凡是探求工作的意义,不盲从权威,持有独立的见解,认为他负有现任的职责”将特别受到欢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后继者们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荀子《劝学篇》云:“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当代人才正是在经典的和先辈的文明基础上敢于不懈追求,勇于探索,标新立异,不断创新,才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人都具有创造性,只是对于人才来说,他们能较好地把握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求新、立异的创造性认识目的。

当代人才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中,还表现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改进实验技术,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改进实验技术,完善科研、生产程序,研制出新的产品和工艺,是创造性的工作。而创造出一支好的乐曲,绘制成一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图画,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当代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开拓能力,精明能干。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代人才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开拓能力,在当代人才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对于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能力,以及勇于向新的领域进取的精神,尤显十分重要。当今社会各个学科发展迅速,甚至可以说迅捷莫测,这就要求当代人才能够及时地感受到并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善于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从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到本质关系,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果断决策,讲求效率,从而取得较好的客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4)当代人才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当代许多人之所以能成才,除了他们自身聪颖的天资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都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在任何逆境面前,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能始终如一、毫不退却地朝着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远大目标坚定向前。

心理学理论认为,意志品质总是表现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之中。当代人才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坚定的意志力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之中,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对行为的自律,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目的的决定因素来自于社会,只有将自发力纳入当代现实社会的轨道,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把个体自发力附合于社会合力,才能与社会合力发生共振。

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意志品质,当代人才才能对达到预定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自觉进行支配和调节。当处在危险和紧急情况时,保持镇定的情绪,做到临危不乱;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慎思、审视,不气馁、不灰心,保持心理平静,虽百折而不悔,并能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拼搏、去抗争,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