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西北大学核心课程“锤炼”青年教师

发布日期:2007-10-10     文章来源:    点击:

“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利用某个学科中比较核心的几门课程,凝聚一批青年教师,让他们带课。通过这个过程,青年教师逐渐找准了定位并快速成长起来。”西北大学副校长方光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方光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他刚毕业时,要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系列课,这门课的课程带头人张岂之亲自给他们上示范课,告诉他们课该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出味道,20多名青年教师则认真听,然后讨论。

多年来,作为一所地处西部的省属高校,面对建设资金、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西北大学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让青年教师加入到优秀的教学团队中,通过团队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力带动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据了解,早在“九五”期间,西北大学就投入专项经费300万元,实施了“西北大学100门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截至目前,已先后启动重点课程建设3批155门。学校已建成9门国家精品课程、29门陕西省精品课程、38门校级精品课程、155门校级重点课程。“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西北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培育,直至走向名师的基本平台。”西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晓喆说。 据介绍,西北大学的课程建设采取集中管理、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以确保有限的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九五”以来,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等方面设立了近600个项目,基本上做到了让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能申请到一个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

西北大学物理系教师朱秀红说,刚刚博士毕业进校时,她最主要的工作是带课,感觉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搞科研,后来申请了项目,加入到优秀的教学团队中,自己的专业研究才步入正轨。 如今,利用一门课程中的优秀团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已经成为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做法。名家大师挂帅,辅以中年骨干教师,并以课程群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基本单元和载体,这一做法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如鱼得水。无机化学教研室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史启祯、唐宗薰两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指导下,快速成为业务骨干;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以方光华、谢扬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学者,在学术带头人张岂之带领下迅速成长。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上好课、站稳讲台,西北大学还设立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教案展评奖等教学奖励制度,并制定了课程教学状态评估、领导干部听课等制度,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在讲课技巧、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快速提高。

西北大学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团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中。据统计,在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中,50%的获奖者都是青年教师,其中第一作者为青年教师的比例高达25%;在学校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超过了40%;在每年评选出的优秀指导教师中,70%以上都是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