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航,只要提到“王琪”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知道,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但接下来“知道”的内容就不尽相同了。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会说他是一位“课讲得很活”、“能激发人思考”的好老师;同事会说起他的“投入”、“敬业”以及和人相处的亲和力;他的导师会谈到王琪教授的吃苦耐劳和在教学上的钻研和努力;再熟识一点的老师则会谈到王琪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共同构建的“基础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而大多数的北航人,也许对王琪教授的了解仅仅限于他是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作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琪教授到底有什么样的“绝活”能够吸引学生?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者在北京的深秋敲开了北航老主楼323办公室的门。
“当你欣赏一些人的时候,你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
1959年2月,王琪出生于北京,少年时代的他喜欢无线电,喜欢汽车。虽然姥爷一家全是教师,但少年王琪却从没想过自己会做教师。
1978年,作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王琪走进了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的“力学师资班”,当时“力学师资班”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培养《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教师,虽然当一名高校教师并不是王琪的理想,但想到今后还可以通过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王琪还是带着高中老师的祝福和期望走进了北航。
王琪教授回忆说,他大学的第一堂课是《画法几何》,陈剑南教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语言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简单且易于理解,他佩服并欣赏这样的老师。之后在北航他还发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老师:麦中凡教授讲课生动精彩,听他的课会使你对他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周德润老师上课注重传授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听这些老先生上课是一种享受”,王琪教授深情地说:“当你欣赏某些人的时候,你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
1982年,王琪从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毕业后,留校在《理论力学》教研室做了助教。除了听课、批改学生作业,他还负责给学生答疑,讲习题课等。渐渐地,老教师和学生们发现这位助教概念清楚,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课堂气氛活跃。于是老教师们给他提供更多上讲台的机会,学生们有问题也愿意向他请教。这种肯定给了王琪自信和喜悦,他开始慢慢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苦心钻研,王琪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获得了累累的硕果: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1年、2005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1年、2005年)、宝钢优秀教师奖1项和首届北航优秀主讲教师等多项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在他的主持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航首届“优秀教学育人团队”,《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3年)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2003年,王琪教授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王琪终于成为了当年自己所欣赏的人中的一份子。
在巨大的荣誉面前,王琪教授却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称不上名师,如果说这份荣誉要与名师联系起来的话,可以说我是北航的许多名师多年培养的结果,这份荣誉和老教师们对我的传帮带以及教研室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工作若能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从教20年来,王琪教授一直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上《理论力学》课,现在他还要指导自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是北航《理论力学》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航理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为了工作,他早出晚归,有时候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休息。家人心疼他,劝他注意休息,可王琪却说:“我不累,工作时我很轻松,因为它正是我的爱好,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能和他的兴趣结合,那么工作就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生活中的王琪,脑子里常常想着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只要是与他的工作有关的问题,包括生活中的、工程中的,甚至是新闻中的力学问题,他都努力用浅显易懂的理论将其合理解释,并想方设法充实到他的课堂教学素材中。
王琪老师的同事王士敏也就此谈到:“王琪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绝非偶然,他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探索,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即使在聊天时,他也会和同事们探讨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思考,我们常常在和他的聊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谈起教师的工作,谈起学生,谈起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王琪教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沉浸在自己工作的幸福感中,他在享受着自己的工作带来的乐趣。我想,正是因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正是对工作乐在其中,他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岁月奉献在了自己深爱的三尺讲台。
“好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发展”
除了在教学上取得的瞩目成就,王琪教授在科研上也是累累硕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多体系统动力学与非线性动力学,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课题和横向科研课题多项,在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几十篇。曾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谈到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王琪教授深有体会地说:“好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参加科研工作的感悟和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融于教学,将科研工作中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简化后引入教学,将发明的专利技术与研制开发的产品服务于教学。为此,近年来《理论力学》教研室在王琪的牵头主持下,在教研室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其中既有反映科技发展历史的素材,又有反映最新现代科技成果的素材;为了模拟科学探索的过程,他们建立了演示实验、仿真实验和自主实验构成的《理论力学》实验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更符合研究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作为王琪教授的硕士生导师,谢传锋教授目睹了王琪从学生到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成长,谈到对王琪的印象,谢老深情地说:“20多年来王琪在教学和科研上全面发展,在教学上投入很多,肯钻研,由于有科研的支撑,所以进步很快。他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创新,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也是实至名归。”
王琪教授的讲课“有深度、有水平、有方法”,这是他的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启发思考,授人以渔”
谈到对王琪教授的评价,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王老师是一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好老师”。的确,听王琪教授的课,你会发现他常常从探索的角度,虚拟再现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思考”,“有方法可推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认真钻研,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说到对本科教学的思考,王琪教授谈到,北航李未校长在第二届北航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给他很深的印象,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李未校长说“在大学学什么、怎么学,决定了学生毕业后做什么、怎么做”。王琪教授由此想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学到知识,还能进一步学到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更为重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则取决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正因为此,王琪教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不仅是传授理论力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分析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他常常通过演示某些力学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引出“新”概念,通过启发或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王琪教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力求实现五个结合,即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解析分析与数值分析相结合,努力探究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符合认知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节的时候,一位王琪教授以前教过的学生给他发来短信:“感谢您把对理论力学的理解以及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传授给我,这些会让我终生受益。……”。王琪教授说,看到这样的短信,他很欣慰,因为实现了他教学的目的:“启发思考,授人以渔”。
“上王琪教授的课是一种享受”
在王琪教授的课堂上,学生的到课率总是很高。除了来上课的本科生,还有来旁听的年轻的教师、已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本科生以及外校的大学生。
王琪教授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探讨获得知识的方法,一起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常常和学生一起进行模拟探索,去试图重现牛顿、拉格朗日时代的科学发现。王琪教授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在课堂上都很放松,他们在享受一种理解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王琪教授的幽默、风趣、活泼、严谨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90分钟的课往往让人感觉很快就到了下课的时间,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听王琪老师的课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会感觉那是一种非常享受的过程,在他的课堂上和老师一起享受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享受着他独特的教学和人格魅力。”
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他和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有科学发展史中的力学问题,有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力学问题,有科技发展与工程中的力学问题,还有前几届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好问题。通过讨论问题引出“新”概念;通过讨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老”问题,提出“新”问题,探究“新”方法。把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去模拟科学探索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获得的更多。这种师生互动的探究型教学模式,在他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得以完善。
由于对王琪教授上课的深刻印象,更由于王琪教授的亲和力,有一些外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本科时上过他的课,在作学位论文时,遇到问题,也愿意找他一起探讨和切磋。而王琪教授,也一直在不断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
王琪教授的办公室是一间很普通的办公室,长方形的格局,厚重的木地板,大大的窗户外是深秋美丽的北航校园,而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他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制作出的一些课堂演示实验装置,有共振实验、惯性力实验、“快速下降线”实验……,王琪教授每天在这个普通的房间里备课、思考教学的新方法,探索科研的新发展,看似普通的时光里,他享受着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从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不说崇高和神圣,只求生命有魂有根;不比绿叶与红烛,只为点亮知识的灯。”采访完王琪教授走在北航校园,我终于明白王琪教授不愧于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称号,他对自己工作的强烈兴趣、他在工作上的钻研努力等等因素都注定他会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的确,王琪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名师,朴实、敬业,在三尺讲台上谱写着自己人生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