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倡导一种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在科技战略研究中讲实情、建诤言,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中国青年报》【2012-12-24】
科学性是科普出版的生命线,科普出版所产生的文章、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等,如果不能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不应该贴上“科普”这个标签,否则就是对科学的歪曲,对公众的误导,“严格来讲,那就不算是精神食粮,而应该是精神毒药”。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王春法
中国新闻网【2012-12-23】
科学家是有德行的。我们很难列出包罗万象的一览表,把科学家的优秀品德尽收其中。但是,科学家不是完人,在不良的社会大环境和失范的科学共同体的小生境的熏染下,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 李醒民
《中国科学报》【2012-12-31】
治理大气污染,最本质的还是观念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比硬道理更硬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一种发展要以伤害人们的健康为代价,那这样的发展宁愿不要。
——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庄国顺
《光明日报》【2013-1-20】
在学术上,“国家健康”是我们的原创。我们认为,国家健康是一个“中性”概念,易于被世界各国和不同文明认同和接受。开展国家健康研究,既是学术创新,也是学术竞争,对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有意义、有价值。
“国家健康”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就是指国家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国家健康评价体系不同于现在“比财富”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评价体系,也不同于“比力量”的国家竞争力、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体系,它主要关注的是国家运行状态好不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就要在全球树立一个负责任、讲信誉、有担当、道德高尚的“健康国家”标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室主任 杨多贵
《瞭望东方周刊》【20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