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重视撰写和出版最优秀的专业著作。大学的图书馆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地方。每当我们走在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之间,一种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们仿佛就走在大师们中间,因为书架上的书就是大师们写的。为了科学和发展的名义,要有志气撰写最优秀的专业著作。我们愿意与你一道畅想这样一件事:50 年以后,100 年以后,一位你的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书架林立的长廊里逡巡,他说:“我要找一本书,我导师让我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而这本书就是你写的。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一定知道,发表的过程以著作和论文为最终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看,只有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说明学术成果及其作者具有一定的价值。首先要学会写优秀的学术论文,其次要学会写优秀的综述论文,最后才会有优秀的专业著作。犹太人说,培养小孩的目标之一,就是针对任何问题能跟别人谈一个钟头。这样的目标的确奇异。与此类似,在科技上我们着实应该有在专业上写出一本优秀专著的谈吐能力。
14.冲破孤独走向合作。21世纪的全球科技有一个显著特点:日新月异。这个特点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这就难免带来可称为“科技孤独”的情况:人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从通信,到见面。科研工作无论规模多么宏大,最后都必须经由个体的大脑思考(辅以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得以完成,独自工作是日常形态,学术论文创作过程也是无法与世人分享。这种情况因为“科技孤独”的催化而加剧了。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惟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比的自我,难免有深深的孤独感。社会责任在此时容易被丢失,难免有个别人会嚷嚷要“逃避科研”。学会感恩是冲破孤独的合适做法,它会带给你健康和幸福。科研人员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好处是,今天许多科研要求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协作是21 世纪科研发展的主流方向。走向合作是针对孤独的极好疗法。孤独症不是因为被身边人冷落,而是一种病。同样,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值得指出的是,为追求科学的真理而进行孤独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面对真理和真相,再长的寂寞都会获得补偿。
15.敢于发表学术成果。当我们谈到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许多人会有一种活思想———“我有什么好写的呢?”产生这种思想是很容易的,因为你做实验很累,你做研究很费劲,你给病人看病忙得都没有休息时间,因为你还不知道刚刚得到的结果是否到了可以被发表、允许发表的程度。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将研究数据和相关事实公布出来都是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在科学共同体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有没有研究成果,多数时候这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被同行专家审核通过并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的时候,你的确想到了把前一个实验的结果写出来发表,但只是下一个实验看起来马上就要做完,其结果可能更好,你就犹豫了。实际情况是,无论你的研究做得多么好,无论你的下一篇论文多么重要,在多数专业和领域中,成功取决于你已经发表了什么。
16.从自己的科研成果发现科学、工程、技术的规律。我们究竟为什么发表学术论文呢?这倒值得说一说。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小学的课本上有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几乎一样的故事,前一个历经岁月而停留在文化的层次上,作为课文,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的聪明榜样,而后一个成为科学殿堂中闪闪发光的明珠,作为科学定律无时无刻不在造福人类。的确,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放到科学的殿堂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曹冲和阿基米德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抽象思维”。遗憾的是,眼下有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的作者,至今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曹冲称象”的水平上。改变这种文化是当务之急。这样说来,从自己科研的成果中,发现科学的、工程的、技术的规律,这才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
17.科学共同体内的协作交流与发表学术论文的初衷。曾经有一位学生跑到我跟前说,他要是“早生二、三百年”就好了。这是不切实际的。虽然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最终要化为一种个人的活动,至少对大多数专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科学技术上最终的成功决定于集体的努力,这中间包括具有各种互补技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巨大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内的协作和互动被认为是科学和人文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发现,而这些既取决于历史的机遇,由此,二、三百年前现代科学初创期的确存在着较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机遇,但还要取决于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积累。积极发表能为这种交流、对话和积累作出贡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这也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
18.如何写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如果说科学研究成果是科学家献给世界的一颗颗“珍珠”,那么学术论文就是对“珍珠”的采集。你对科学技术真理的追求,也是由学术论文来记录的。你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时精益求精是非常值得的。除非写论文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甚至能被其他专业的专家彻底了解,下决心不要停止修改论文,更不要投稿。科学史告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都是被科学研究雕刻而成的。科学家绝不能自己不动手搞研究做实验,不动手撰写论文,让别人成为自己完成课题和写论文的“替身”,如此而行的结局难以磨炼出在国际科技界同行中被认可的科学家,也写不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
19.擅于引用和恰当评价优秀的“上位”论文。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总会涉及到优秀的“上位”论文。不仔细挑选自己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其实是一个大的失误。学术论文被引用的真正意义,是“珍珠”被传播和被传承,是被具有相同专业才华和科学资格的专家们的认可。为此,要重视学术论文中同行工作的引用和评价。不是优秀的学术论文不要引用。在学术论文中关注科研成果的积累是当务之急。学术论文的写作要写出一种历史感、发展感和动态感来。科研上重大成果的出现,并非只靠一人之力就行,有时需要十多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学术成果或者学术论文的积累。这需要时间。不仅仅如此。一个人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大概要经历10多年的时间,因为对科学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在学术论文中加上“时间”因素,增加“历史”的“动感”,你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科研成果发展和积累的生命之“链”。把你的科研放入这个“链”,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荣誉。要重视在学术论文中既引用国际上的论文,也引用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这些被引用的论文构成了你学术论文中的“上位论文”。我们哪怕用千金万银来构建的所谓“第三方”评价,都不可能替代由于同行在他的论文中对你的工作的认可和赞扬所带来的巨大荣誉,而你在论文中哪怕无意中对同行工作的一句称赞,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实际情况是,在国内某些学术期刊上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上位论文”并不来自这样的“链”,也并不贡献于这样的“链”。有些人干脆自己宣布达到了珠穆朗玛峰那样的高度,但又说不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在哪里。我们不应该如此乐观。请记住,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上,是不会长出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的。
20.科研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平地对待与你共事的人和科研同行。现在,科学研究一般都需要许多人组成团队一起工作,每个人都要做出各自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获得认可。在完成了实验要发表学术论文时,有贡献的人就可以署上名。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看到发表的学术论文上有我的名字真是高兴极了。署名是这样的:我的一位导师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是B,放在第一位;我的是F,放在第二位;我的当系主任的导师第一个字母是G,放最后;有别的作者时也按字母顺序决定署名顺序。岁月流逝,这种做法眼下不大见了,谁署名第一,谁署名第几,产生了意义:这关系到公平。有些人为署名顺序耿耿于怀,难免影响科研上的合作。这里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贡献的人应该得到认可,这不仅应该反映在所发表论文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顺序)上,而且在口头报告和非正式场合中也应该得到体现。一位走向成功的人士,总是不会忘记在任何场合指明某个科学认识,应该归功于某人的贡献,不能把这种公平仅仅给予那些大科学家和著名科学家。由于署名已经成为与荣誉划上等号的一件事,怎样合理区分各自应得的荣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的人不顾他人同样作出重要贡献的事实, 声称完全是由自己完成了工作,这样的事情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同样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没有贡献的人却在论文上署了名,这样做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其他有贡献的人在科学共同体中的信誉。有的人经常很自然地就拔高自己或所属研究小组的工作,在发表学术论文时也主要引用自己发表的论文,而忽视他人同样工作的论文。这是常有的事,不过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被其他人发现,并且极有可能让当事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你也许忽视了科学共同体,这里的潜规则是:如果你不承认其他人的重要贡献,你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21.要告别“有意”的违规行为,更要告别“无意”的违规行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即你肯定会盼望着自己正在做的实验会有最终的结果。不错,任何在科研方面有点经验的人,最终都会获得一个实验结果。这个结果也许不是你所希望得到的,此时你会寻找各种原因,让后续实验结果与预测相一致。问题出在另一种情况下,即这个结果也许正是你所希望得到的, 但接下来无论你付出多大努力,可能仍然不能重复你的结果。这种变化和偏差很常见,也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值得指出的是,有时也不幸是因为科学上的违规行为造成的。有一位研究者认定某一民间治癌偏方中的某一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实验报告显示该药物成分较高浓度的一组确实能杀死肿瘤细胞,而该成分的另外几组均未见有效。但作者就此得出抗癌有效的结论过于匆忙,是一种无意的违规行为,因为“显效组”浓度其实已达中毒性剂量。在这样的浓度下,非肿瘤细胞也都会死的,但文中并没有测试非肿瘤细胞在此剂量下的数据。从结果看,与其说该成分抗癌有效,还不如反过来说无效证据更充分。此文后来撤稿了。违规行为可能涉及实践的许多方面,但重要的是要区分哪些是有意的,哪些是无意的。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就不但要告别“有意”的违规行为,更要告别“无意”的违规行为。
22.以宽宏的姿态对待处于你之前的一切研究成果或记录。自己的工作自己做,是我们的美德之一。抄袭别人的论文、成果,并当成自己的东西发表出来,这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在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知道,抄袭别人的家庭作业或考试答案是欺骗行为,会受到严厉的斥责。有时候,你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一个很好的科研项目建议在前一年的专家评审会上不幸没有被通过,但第二年却有别的人以与你一模一样的科研项目建议,甚至文字都没有变,在专家评审会上通过了。这就是被称为最难对付的剽窃。这种剽窃是通过保密渠道透露给个人的资料,比如提交的手稿或申请方案,甚至是私下的交谈。手稿或申请方案中的信息是保密的,通常这不会标上“保密”二字,不能被评审者使用,当然也不能复制,这是评审者起码的科学道德。这类行为会因公众的揭发而被禁止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或者使项目资助遭到有关赞助者的拒绝。利用私下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会被视为剽窃,而且要找到证据也很困难。值得大家记住的是,如果数据和想法是在公开场合、甚至是在并不保密的私下交谈中说出来的,那么,就应该想到其他人也有可能会使用它们。就另一方面来说,在同一个领域里,按照其他人(尤其是私下的)向你谈到的想法进行工作,很可能会招来敌手。如果与给你启发或信息的人一起就你想做的以及有哪些可能的合作进行讨论,就可以很容易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会收集和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学术论文、专著、成果、数据等等,你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优秀材料和信息的吸引,有时候,不自觉地产生了剽窃。这里重要的是吸取他们中优秀之精髓,并致力于创新和推进。以宽宏的姿态对待处于你之前的一切研究成果或记录,你会感到这样的成功是无限幸福、无上荣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