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明,1972年生,四川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从事数学专业研究,现任电子科大讲师,曾挂职新津县教育局任副局长,因这个原因,范小明与基础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期从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当大学教师、做学问的同时,范小明担任新津中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学监,在这个学校,他推广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实施着他理解的素质教育,并实践着他“把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学生”的教育理想。
“乖乖,跑慢点,别摔倒了。”微胖而壮实的范小明在学校经常这样招呼奔跑着的孩子们,孩子们一般用“范叔叔好”或“范博士好”来回应他。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受欢迎的学监,看到孩子们在踢球,他会走过去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甚与其中的几个孩子热情拥抱。虽然他头发有些花白,但童心、顽皮和时尚从每一个动作中表现出来。在新津,范小明是个名人,他的自豪溢于言表:“我在新津中学和外实校是明星,签名签到手累,孩子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用优异的表现引起我的注意。”
他一路都在不断弯腰捡着校园路边的果皮纸屑扔进垃圾桶、不断面带微笑与孩子们打招呼,这些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这个受过最高等教育的人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和力所能及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着他认为某些地方“不妥的”基础教育。
在高考30周年之际,35岁的博士后范小明成为了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的一个范例,他用自己对教育切身的体会进行的尝试值得关注。
教师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好放风筝的人
范小明曾经把学生抱上讲台,就是为了让他当着全班同学说一句话,他说:“只要说出来了就是最大的成功。”这得从“范博教学法”谈起。
课堂开始,教师不讲课,而让学生自己看书并自己归纳要点找关键,理清作者思路。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十多分钟。之后,教师抽学生上讲台,让其放下课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出本节课内容,一般教师会让两个学生进行这个环节,再让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和取舍,最后教师总结和补充。小班化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这样的锻炼,范小明认为教师一节课说话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把课堂交给学生——这就是范小明的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在幕后指挥和监控。独立学习和自学能力成为教学过程和主要目标,过程控制才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放风筝的人,学生在思维的天空高飞,教师牵着课堂教学这根线。
范小明遇到过死活不愿上台的学生,他就把这个孩子抱上了讲台,用各种方式让孩子开口:“乖乖,说一句嘛,只要说出来就算是。”孩子当着全班面说出来了:“老师,我不会讲。”好,全班鼓掌。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简单了,范小明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每天上课都有可能被抽来讲课,他们课前的预习就不会马虎,根本不用老师硬性要求。要把自己的思维说出来,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深刻了,由于把知识内化成了思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变得优秀,而优秀的学生变得优异。
大脑的活动是个封闭的过程,教师看不到学生头脑中到底想的是什么。让学生自我讲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程的内容正好可以让教师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可基本避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概念、纲领性的东西,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背诵出来,娃娃如果自己不‘参透’的话,是背不出来的。这就是通过抓素质来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范小明“狡猾”地笑了。
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开口,范小明坚持了赏识教育的原则,他说,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最想要的东西,用赞扬的语言可以重塑孩子的精神大厦,让他们有良好的心理暗示,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原始动力。学生上讲台讲完了,重庆人范小明会这样说道:“幺儿,你太厉害了!你就是学数学的天才!你讲得绝对比范叔叔好!”自信心增强后,学生的上进心被激发出来,对学习的专注力随之提升,成绩的提高自然而然。
范小明对教师要求:“大力表扬和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克服困难,永远向前。每次课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信满满地离开。”“中国最缺敢想、敢干、敢说的人,我就从培养敢说的人做起。”范小明说。
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
什么是素质教育?范小明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往往通过一些外围的手段来实现素质教育,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活动,但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课堂——既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就要把课堂当做主战场。旧的课堂不重素质的培养,其核心指标是学生的做题能力、得分的能力,不是人的素质。
范小明分析了优秀者的素质组成,他们往往具有强有力的上进心、专注力、质疑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而自学能力、学习方法、记忆力、心算口算能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快速反应、知识检索能力、全局意识这些智力因素是后续的。他说,如果能将这些素质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素质教育不就实现了吗?
对于他的本专业数学,他有这样的认识:思维是数学与生俱来的,就像体操,练了自然体型就健美了。只要学数学,自然就会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推理等等。所以,他不赞成专门的思维训练,他问过很多有名的数学家,没人能说清到底怎么训练数学思维。他的看法是: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自然提高。
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动脑,而动脑要通过动手、动口来体现和检验。于是,“范博教学法”一实施就很见效果。在他主管的数学实验班上,学生的口才极好,英语、语文等科目都名列前茅,这个班数学平均分每学期保持在135分以上,以思维活跃、自学强(初二已经学了高一)、反应快而著称。
而除了动脑,教育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动心”——这就是范小明理解的德育、美育。范小明一直遗憾的是自己听不懂古典音乐,他说自己最耻辱的是大学军训时踏不准节奏,因为自己在中小学音乐课上从来没有“动过心”,没有节奏感。后来有个老师告诉他音乐是有画面感的,于是他在听蒙古音乐的时候联想到了茫茫草原,才豁然开朗。他说,要让娃娃们听得懂音乐、看得懂画、体会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能够享受到“美”,
范小明说,引导学生动手、讲解、复述、评论、总结、背诵、心算口算、回忆和反思,刺激学生动脑,并监控其动脑的程度和效果,同时注重孩子的身体、精神、独立自主能力,就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每个娃娃都是整得出来的。”范小明的理想是把普通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双师制教学培养教师
范小明在学校的工作就是到处“晃”,上课时看教学,下课时看学生行为习惯,一有空就和教师们聊天,谈看法。他要求所有教室后门上课时必须打开,无条件接受教师、家长、陌生人听课,让教师、学生习惯有人监督,对课堂教学保持警醒的态度。他是最爱走进课堂的那个人,他还会在觉得适当的时候打断教师,参与教学进程。他认为,国外的中小学、大学的教学手段都差不多,注重的是情景、体验、感受、感觉,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而这些恰恰是我国传统教学缺乏的。
一天,范小明听见一位老师在上巴金的《灯》,这位老师依然用传统的字、词、句、段,分析中心思想来讲解这篇课文。范小明觉得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显得很不够,抓不住学生的心,于是他走进教室要求让自己讲一下。范小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手上拿着两块打火石,“啪”,石头撞击,点燃灯,灯在黑暗中摇曳……他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朗读起来“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学生闭着眼睛,他朗读着课文,让学生沉浸于巴金的思绪中,对文章感同身受,十分钟左右,孩子们都可以背诵原文了。然后,他再让这位老师进行字词句段落的讲解,由于有了对情景的充分营造,学生专注力提升了,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和吸收更为有效。
范小明把这种两位教师参与的教学叫做“双师制教学”,这在他擅长的数学学科表现得更为突出。2001年从川师大毕业的数学教师罗浪认为,范小明改变了他平庸的职业生涯,把自己从应试教育转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方向。他说,以前的课堂就是给学生灌知识,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范博士在他上课时,随时进行指导。罗浪学会了如何出心算、口算题,学会了把一个班分成几个组进行分层教学,特别是讲解数学题时先让学生讲,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想方法,罗浪感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敢说敢讲的能力也提高很快,他说:“学生以后找工作也需要这种能力。”
而英语老师蔡浩说,开教室后门的做法让学生习惯了开放的课堂,造就了学生的专注精神;教师也不得不对每一节课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每学期开学,范小明会给所有教师做讲座,他告诉老师们,让学生兴奋起来、奋斗起来、动起来,尽量减少学生的依赖性是工作的关键,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学识才是学生自己的。在实际操作上,对学生一定要真诚而恰当的表扬,使学生获得进取之后的满足感,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能独立操作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操作,能让学生讲解的一定要学生有条理地、清楚地、大声讲解,能激发学生讨论之处一定要用高昂的语调和言辞去刺激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所学所想,让学生不翻书回答问题。
目前,范小明正在考虑让两位教师同时上一堂课,取长补短,“这不是资源浪费,这样可以同时把两个教师都培养了。”
专家课和偶像的重构
范小明将数学课分成几类:基础课、习题课、素质课、专家课。特别是专家课,他从母校四川大学请来了十几位数学专业博士、博士后来上数学史、数学思想和数学趣味问题,给了学生极大的影响。这种课不是间或的讲座,而是排进课表,每周每班都有一节课时。
为什么请博士给初中生上课?范小明对学生说:“传说中过目成诵的人,心算口算超强的人就在你身边,你也可以做到。”他罗列博士、博士后任教的好处:有优秀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快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他们思想开放,观念前卫,不因循守旧,给孩子们极大的冲击;博士、博士后一般进取精神极强,工作有激情,不知疲倦;他们一般行为习惯好,有教养,懂礼貌,为人谦和而有善,有助于孩子自我约束;博士、博士后的激励和表扬能给孩子们带来很久的学习动力。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不能给孩子们的。范小明的深意是要给学生塑造一批偶像,给他们树立可望可及的目标。
“我就是娃娃们的偶像。”范小明非常肯定地说,中国教育最缺的就是偶像,偶像对崇拜者来说就是一种行为标准,偶像就是他们未来要超过的东西。而且偶像是不能随便给大人摧毁的,现在的小孩子生活中没有偶像的存在,往往会失去奋斗目标。有一个初一的孩子成绩一直不好,家长就带他来见最崇拜的老师——范叔叔。范小明问他:“乖乖,你以后打算考哪个大学?”这个小孩回答:“我要考香港中文大学!”范小明没有打击他,马上鼓励说,你不要轻易改自己目标哈,本科考不上,研究生也会考上的。之后,范小明只要遇见这个小孩,就会摸摸他的头说:“记住哦,香港中文大学。”现在,这个孩子学习很好。
除了树立偶像外,范小明请博士、博士后来任教还有原因。他说,各门科学高速发展,使得研究生也仅仅只是入门而已。高端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并参与教学和管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唯一出路。
学监·博士后·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监”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旧时学校中管理、监督学生的专职人员。也说监学。”这是学监在我国的传统定义。我国公立学校现在没有学监一说,随着股份制学校的兴起,“学监”进入了公众视野,但是多数学校的“学监”都是由已退休的经验丰富的校长、知名教师担任,没有像范小明一样如此深入地进入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内部。
19世纪中期,美国地方学区开始建立学监制,由专业人员协调和指导地方教育事务,确立了专业人员在教育活动中的领导地位。学监的指导与督导范围不仅包括学校的一般性事务和教师检查、评价,还包括课堂教学,这就使教师能够随时接受专业指导,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在多数学区,学监由教育董事会选任,也有一些学区由公民选举。学监任期一般为3-4年,期满后由教育董事会决定是否续聘。学监在学区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是学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管理人。
范小明在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职责大体上和美国学区学监的作用相当,属于学校的高层行政管理人员,由学校董事会任命。原石室中学校长、现任新津中学实外校长王绍华在共事一年多以后,很认同这个学监。他说:“范博士的教学法着眼点是把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学生,符合教育实际,又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学校现在做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教师理解他的教学思想,并能逐步掌握他的方式和技术。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和经过了培训的教师的确不一样。”
王绍华认为,每个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专家,这个专家可以对学校、教师、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作为博士后,范小明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思想,他就是我们的专家。”但范小明又有常人无法学到的地方:随时进入课堂,亲自给教师示范讲课;一进课堂表现出一种激情和乐趣,十分关爱学生,喊他们“乖乖、幺儿”,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找来博士为学生上课,给学生强有力的示范……目前,学校基本把教学这一块和教师培训全部交给了范小明。
当了20年新津中学校长的陈述明把博士后范小明任学监看作中学、大学合作办学理念的一种实践。他说,中学办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向高校输出合格人才,既了解大学教育又了解中学教育、尤其是对教育有想法的人很少,同时,中学、大学的衔接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难题。范小明是个特例,通过他把大学教师请进中学参与教学,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报考大学,形成其想学习、爱学习的行为习惯,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这也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范小明认为“学监”能让“校长发出太阳的光芒”,因为在学校管理、与师生沟通和教学评价中,学监能够做校长、副校长做不到的事。对于他来讲,则是比一般教师站得更高看基础教育,不但在教学上指导教师、关心教师的心理状态,监控学校的方方面面,还教师一片“纯净的天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要把办学的理念在社会上传递开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校长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校的长远发展和规划上。他认为这是自己作为一个学者参与到基础教育中竭力要做好的事。
陈述明说,范小明的作用类似于教育督导,但是在普通学校,教育督导也不可能对教学工作督导得如此之“细”、如此之“深”。
钟情教育的数学学者
研究生阶段,范小明曾辅导一位考研数学成绩只有8分的成教生,经过他一个半月的辅导,这个学生考研成功。从那以后,范小明发现自己对教学有天生的感觉。报酬也从30元/小时涨到了200元/小时,各级各类学生源源不断。在家教的过程中,范小明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
2001年攻读博士期间,范小明挂职新津县教育局副局长。他说:“这段经历将影响我的一生,给了我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博士顺利毕业,介入中小学教学和管理。”担任副局长期间,范小明每学期要听40-50节课;新津县的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参观了各种学校,参与组织实施了新津的素质教育。这些加深了范小明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
2004年9月,范小明从教育局副局长职位上退下来,为新津中学创办数学实验班,范小明开始思考:“如果给我最差的班,我怎么把它变优秀?”自己虽是博士,教中学搞考试不一定是普通中学老师的对手。当时,他列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教育,我怎么看?什么是素质教育,有没有可操作的定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观念能反映素质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保障素质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落实素质教育?我能不能完整地展示出来?最经典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我能不能现场操作?如何发挥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偶像作用?如何看待人才?怎么去培训和培养他们?如何管理和追踪学生?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范小明说,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他的教育教学理论、操作思路、工作标准、教学思想和观念、教学方法、工作流程。新津实验外国语学校把它命名为“范博教学法”。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思索,范小明描绘了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学校最大的官是年级组长,学校一切事务都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快乐。
作为博士后的范小明这些年没在自己专业上停止步伐,他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有9篇核心以上的文章,其中7篇为SCI期刊或收录文章,这是衡量一个学者成绩的硬指标,而他的论文与教学无关。“你怎么平衡学监和学者这两种身份,怎么分配时间?”范小明说在大学,他就是个教师,一个数学研究者,而来新津中学实外校他是一个研究教育和管理教育的人。他说:“费马是政治家,也是数学家;培根是大法官,也是哲学家;华罗庚是数学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历史上这种人很多,同时做两件事并不矛盾,反而有益。”
范小明一直记着导师徐道义教授的教诲:“学问能做多少算多少,关键要看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采访后记
理性·爱·激情的教育
理性:范小明的教学法在教学界并不新鲜,特别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基本就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不同的是,魏书生的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上易于体现,而范小明把它用到了数学上,并在学校的各学科进行渗透,同时,立足素质培养,通过培养素质来提升知识的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范小明并没有完整地投入过基础教育,他靠着自己多年学习的经验和天生的教育“感悟”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把学法和教法统一起来,使教师的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知识吸收、内化、升华的过程。王绍华说,这种学法和教法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习的过程,以后可以开“范博士教学法”研讨会来进行深入挖掘。
爱:整个采访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是,无论对哪个娃娃,范小明都用“乖乖、幺儿”来称呼,他说得最多的是“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了。”把学生真正看成自己的乖乖和幺儿,这绝对不是每个教育者都能做到的。教学手段可以学,思想方法也可以学,唯独爱是不能学的,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感悟。
激情:范小明的激情是与他交往的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表情丰富、动作丰富,用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直入学生心灵的词汇吸引了所有人注意,他经常露出顽童的表情,有着顽皮的心态,觉得教学是如此好玩的事——这样的老师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他的课怎么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事业不竭的激情更是说明了一个人和他的理想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