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峡巴东新县城搬迁选址到我国第二条特大型跨海隧道——胶州湾隧道的建设论证,从某种专列车内气流和温度动态问题的顺利解决到专为青藏铁路而设计的“高原气候模拟舱”的成功研制,从国内独具特色的1:1火灾试验炉的诞生到泰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投入使用……这一项项科技创新的成果,均出自青岛理工大学。一所普通的省属高校,缘何能取得如此众多的成绩?该校校长仪垂杰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特色”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青岛理工大学取得的成绩,正是缘自“特色兴校”理念的引领。
“一所学校与一个行业”
说起特色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最有发言权。数十年来,青岛理工大学秉承特色办学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以万计的毕业生,他们当中有省部级领导,也有科技和管理精英。侯兆新是工民建80级毕业生,现任中国钢协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2008奥运场馆建设指挥部专家以及中冶集团钢结构首席专家;李瑞斌是建学85级毕业生,是“首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获得者,现任陕西隆基集团总裁、西安隆基光汉管理研究院院长。在土木建筑领域,该校毕业生已成为山东省内乃至国内一支不可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用行动与成绩塑造了“一所学校影响一个行业(建筑行业)”的现象。
近年来,学校在“立足青岛、服务山东、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的教育改革,特色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10月,一个青岛市政府计划投资10亿元的项目,经过激烈竞标最终落户青岛理工大学,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价值10亿元的项目规划设计却是由该校建学专业的8个大学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在第20届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该校获得了世界第十一名的好成绩;在第五届“晶艺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展中,该校8份学生作品获奖,在参赛的全国高校中位列第四;在“200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中,该校建筑学院参赛作品在来自世界四大洲16个国家201项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等等。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狠抓办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校友李瑞斌在给母校新生的寄语中所说:“青岛理工大学是我们的基础,我们是青岛理工大学的栋梁。”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
在学科专业发展中,青岛理工大学50余年的实践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土木建筑、机械工程和环境能源学科。尤其是土木工程学科,五年内获得了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专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选址问题而设立的课题“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研究成果成为三峡巴东新县城搬迁选址的重要依据,通过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下文执行,为国家避免了6亿多元的经济损失,使数万人消除了滑坡的阴影。该学科在高耐久性混凝土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为青岛超长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撑。
与其说是土木建筑学科成就了青岛理工大学,不如说是国家的需要成就了学校的土木建筑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山东冶金学院、山东冶金工业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等几个主要时期。在一次次“蜕变”中,学校始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人才。正如该校党委书记耿喜华所说:“青岛理工大学一贯重视专业建设,我们坚持这样一种信念: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
执著的探索与不懈的追求,积淀了青岛理工大学的认识传统: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建设高质量大学的关键。秉承着这种传统,青岛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以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他们在2006年4月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提出了下一步的学科建设规划:坚持“一个原则”,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两大平台”,即环渤海湾建筑科技“中关村”和国家级节能环保冶金装备工程平台,依托特色专业的发展,推进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科技创新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创新体系中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积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
特色办学理念下的多学科协调发展
2004年11月,学校实现了办学史上的新跨越,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正式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由单一的工科院校转型为多科性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如何处理好秉承特色办学传统与多学科发展需要的关系?仪垂杰校长介绍说:“高等院校的竞争力与其说是来自于‘同’,毋宁说是产生于相互间的‘异’,这个‘异’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础,没有特色就没有综合。这是高校学科设置的辩证法。”他还告诉记者,在新的起点上,他们适时提出了学科设置的整体思路:坚持实施“重点强化”战略,“扬优、支重、改老、扶新”,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处理好“山”与“峰”的关系,把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进一步加大内涵和特色建设,使传统专业发展成为品牌专业,通过品牌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相关专业发展成为特色专业,依托品牌、特色专业新创办社会急需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新起点上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
者还了解到,在国务院学位办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评审中,该校被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结构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学科被批准为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取得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资格,使该校进入了2个1/10,即全国近2000所普通高校的前200名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的行列,省内近70所普通高校前7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的行列。这一学科建设上的历史性突破为该校继续弘扬特色办学理念、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