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一片丹心为学子——记“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申永胜

发布日期:2007-10-30     文章来源:    点击:

一般在备课的时候,申永胜的手机就会关机,这也是我两次给他打电话都没有找到他的原因。“我不太习惯接受采访,”申永胜笑着说。他是河南开封人,脸上带着中原汉子常有的爽朗笑容。做事一向低调的他,就连参评“中国高校名师奖”这件事情还是在系里一再动员下才申请的。

一向以为自己身体特棒的申永胜,在去年的5月30日出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突发心肌梗塞。这件事情之后,很多人都对他说:“申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坐着,声音小一些。”但是当走上讲台,面对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他讲话的调门一下子就提了上去,完全忘记了自己。

申永胜的教学理念: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做人的道理

申永胜1965年作为河南省高考元考入清华精仪系学习,进校的时候得到了蒋南翔校长的接见;1970年留校在精仪系任教,至今已有33年的教龄——申永胜的履历异常简单。

 为什么能够33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申永胜说:“第一,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不把教师这个职业单单看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我真正喜欢这项工作,所以舍得投入,尽管很累很苦也不觉得。第二,我认为,高等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看一个学校是不是一流的,首先要看他培养出的学生是不是一流的。”

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就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在开发电子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时候,申永胜常常在实验室干到凌晨四点半;只要一上课,就会充满激情,再不高兴的事情,只要一讲课就会完全忘记。“我现在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大夫说我不能够大声讲话;以前我在讲6个班的大课的时候,不用麦克风,最后一排都听得见。”申永胜说。他最欣赏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先生最大的成功与快乐,就在于创造出令他崇拜的学生。

  经过33年的摸索,申永胜明确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做人的道理”的教学理念。他说:“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一个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无聊,他就不会去学的;二是要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三是要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将来多次转换工作的需要;第四就是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做事、做学问。”

 2002年初,申永胜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有一篇英文的文章《剽窃在美国》,就下载打印出来,在上课的时候发给大家。同学们在读后感里从各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事有凑巧,后来不久,清华就开展起了全校性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

申永胜说:“如果你能够留意,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不只是怎样做学问。”

成功的改革:从课程体系改革到立体化教材建设再到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不会相信一门技术基础课可以讲得这么精彩——申永胜教授在电脑上演示了他们历经6年时间开发的电子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精美的三维动画图案和精妙的设计构图,引人入胜。

“当老师不能够浮躁。现在出教材的人很多,但是有的教材出完了之后连出版者自己都不愿意去看。而这样的立体化教材学生看了之后很快会激发出兴趣。前几年,甚至还有电子系的学生去旁听我的课程。只要学生有兴趣,即使有的内容你不讲,学生自己也会去主动钻研的。”申永胜说。

机械原理这样的技术基础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呢?申永胜回答:一是形象思维能力,二是运用先进手段对复杂机构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是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相互合作和实践能力。

“我经常对学生说,机电产品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功能要求,而这些功能要求往往是通过机构的动作来实现的。当企业要研制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你作为企业的主管或者是总工程师,必须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工作原理来实现产品预期的功能要求?选择什么样的运动规律来实现这种工作原理?选用什么样的机构来实现这种运动规律?——由于实现同一种功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实现同一种工作原理,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规律;实现同一种运动规律,可以选用不同型式的机构,因此,实现同一种预期的功能要求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你能不能够用发散性的思维构造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在这些方案中能不能够体现出你的创新性,你能不能够从这些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你的方案是不是最好、最简单——这门课程就是教这个东西。”申永胜说。

说起来,《机械原理》这门技术基础课198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一类课程,是清华较早被评为一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申永胜从1991年开始接任这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之后又成为我校第一批上岗的核心课程责任教授。不久,在他反复思索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改革的念头逐渐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念头。

  “我们发现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每一门课程都是一类课程,但是整合一起后,学生发现负担反而重了。”为了给学生“减负”,1993年,在学校教务处和系教学委员会的领导下,申永胜带领着教师们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当时就是要解决课程“整体优化”的问题,就是要从机电产品设计的过程出发,真正把这几门课程的分工是什么,分别要解决的问题和衔接的地方解决好。现在的机械原理课程实行的是“以设计为主线、分析为设计服务、落脚点是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的新体系。其改革方案在1997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为了将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落实到教材建设上,申永胜他们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机械原理立体化教材建设。“信息时代,光有纸质的教材是不够的”,1999年,他们在国内出版了机械类基础课程的第一套立体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机械原理教程》、《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电子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这是全国机械原理教材中唯一被评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系列教材。2001年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套立体化教材在国内同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文字教材已经连续印刷7次,并于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电子教材已推广应用于全国近百所高校。

课程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服务,评价体系一定要改革。“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去衡量学生,那就搞不好。所以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申永胜说。

过去是一考定终身,现在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申永胜他们在考试改革中给学生“松了绑”。注重学生平常的表现,将作业和实验的分数记入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此外,给学生开辟了两个通道:一是免试,学生听了课程,完成了作业,就给他们4组题目,在期末考试之前根据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给出一个成绩,通过了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调动起来;第二个通道就是期末考试,但是是开卷,50%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做了四组题目之后,还要参加期末考试,会将四组题目的成绩乘以5%加在最终的成绩里作为鼓励。

“老师给的就是一个分数,但是如果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能够主动学习积极钻研,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的。”申永胜说。

“原来学的是基础课,是逻辑思维,但是学习工程的人,除了逻辑思维外,还必须有形象思维,没有形象思维,光靠推公式,推不出新机器。所以我这门课程是从基础课到技术基础课的一个跨越。”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这个跨越,申永胜他们想了不少办法:实验室是随时对同学开放的,实验室所有的电动模型学生都可以用;随时对学生答疑,如果同学没有问题,申永胜就问学生,答不上来就说明还是没有学到家;还要和同学们讨论从基础课到技术基础课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开设了讨论课,讨论课的题目提前公布在网上,在课上,学生主讲,全班的同学都可以问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尝试研究型教学,把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型实验,学生自由结组,自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每个组都写一篇研究性的文章。“学生比着来,还有的学生超过我们的要求去做,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方案做成动态仿真,因为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申永胜说。

钟情教学研究:做好一个大学教授

“做好一个大学教授是不容易的。虽然每年讲的是同一门课,但应该年年改变其基本理论的应用范围,使一门基础课跟上时代的步伐;年年阅读大量有关科技国际期刊,消化吸收进教材中去,才算尽到了教授的讲课职责。这应该是一个教授一辈子讲课的指导原则。”申永胜非常喜欢钱伟长的这段话,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在《机械原理教程》这本书每章后的“文献阅读指南”中,申永胜做了一个惊人的尝试:不仅仅给同学们写明要读什么参考书,还写清楚了在这一章涉及的领域里,该方向在目前最新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在这方面谁的哪篇文章是最好的。

看过这本书的很多人都赞叹:事情做到这种程度,要比做一个工程项目难得多。 

  “教育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须要研究,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对教育科学有所研究。如果不研究教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申永胜说。

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申永胜在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精力也逐步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中。

 申永胜他们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重点基金、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重点基金项目共11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两项通过教育部鉴定,评价为“国内领先,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  结合教育教学研究,申永胜在国内核心刊物、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7篇,其中一篇论文被ISTP检索、二篇论文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优秀论文二等奖。

“有的人是亿万富翁,但是他很烦恼,有的人很清贫,但是他很快乐,一个人只要找到了他自己的位置,觉得他干这件事情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他的爱好、他的事业,干起来就有乐趣,所以我愿意去投入而且富有激情。而且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觉得特别快乐。”申永胜说。

申永胜的投入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响应。在2001~2002学年秋季学期全校教学质量评估中,《机械原理》全部16项评价指标均为笑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评价为:讲课认真,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启发性强,善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气氛活跃。(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