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比较的方法就是人类进步的眼睛,在运用比较方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星光闪烁的智者,尤其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他们带给人类许多的光明,使人们避免走进黑暗中的陷阱。
比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往往有试金石的功用。比较教育已不仅仅是大学里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视角来看,它日益成为一个人人皆可涉猎的广阔领域。它不仅有着令人骄傲的过去,还有肩负新的使命的现在,更有着广阔的、大有作为的未来。阅读比较教育名著,也是了解比较教育的过去、把握它的当代发展并思考它的未来的最佳途径。
历史:辉煌的过去
有关教育的比较研究源流长,可以追溯到所谓的“旅行者见闻”(Travelers'tales)时代甚至更早。在那个远离现代运输和通讯设备的古老岁月里,那种为了探寻未知而跋山涉水、不辞辛劳的执著精神,久久令人为之动容。再后来,经过一代代杰出学者的辛勤耕耘、笔耕不辍,不但使比较教育这门学科在大学的殿堂占据一席之地,更使它在睿智的政治家的支持下成为一个个国家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教育的先行者。
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法国政治家、教育家朱利安(Marc-Antoine Julian,1775-1848),就曾在广泛考察欧洲各国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在他的不朽之作《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中,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教育的许多重要问题,如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列出一种不同国家教育事实的比较对照表),希冀能从中认识教育一般性的规律,进而为改进教育实际服务。除了追求真理和一般性原则,比较教育在一开始就具有十分难能可贵的现实关怀的情愫。在行动中,朱利安设想把各国对比较教育感兴趣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类似委员会性质的机构,“委员”们之间互通彼此的信息和资料,广泛地交流和协作;并建立一个“师资培训网络”,使欧洲教学方法标准化,采用唯一最佳标准的实践、技术、教师和教材,以“避免相互损害,使自己获得相互间的帮助,提供有用的比较点。”相应地,出版一种可翻译成多种文字的“教育通讯”,使来自各方的意见可以有个广泛交流的平台。这些富有创意的远见如今都已变成了世界各地的现实和广泛流行的做法。自朱利安以来比较教育的这种强烈的现实关怀的特质深深影响到整个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者,而且无人能望其项背,这种影响到现在依然存在。
促使比较教育研究发生重大转向的是萨德勒(M.Sadler,1861-1943),他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他在一篇著名的演说中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不能像小孩子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再从另一堆中采一些叶子,然后指望把它们移植到自家花园的土壤里还能长出一棵有生命的树来。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在多少年的文化积累中建构起来的,是有生命的,不能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从一个地方移植到另一个地方。研究和借鉴外国教育中的优点,必须首先从总体上探究外国教育制度中蕴含的精神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然后再对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研讨和思索,总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要企图模仿多少实际的经验做法。这种警醒对当代的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冷静的观察和全面的、审慎的研究是必需的,急功近利只会得出失真的结论,甚至会对实践造成不良的后果。
20世纪美国的康德尔(IsaacKandel,1881-1965)则是比较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中。他完善了萨德勒开创的因素分析研究方法,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等重要概念。他认为,民族性是决定一国教育制度及其特性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在长期历史中不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把握一国教育的实质必须要联系其民族性等“因素”。他认为比较教育最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尽可能地寻求解决办法,增进国际理解,在改进本国教育的同时也改善人类共同的教育事业。
现在:不断开放的比较
到了现当代,教育的比较研究日益走向了开放化,而不再是学者的特权了。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在《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一书中就认为,现在从事教育比较的有三个层次:即初学者、通过区域研究已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和专门的研究者。即使是专门的研究者,他们的方法也逐步开放化和多样化,即同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日益密切。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广泛运用,使得比较教育走向开放化,也使得具有比较教育的视野成为每个素质高雅的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素养。
广义地讲,比较教育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种方式。日新月异、急剧变化的现实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睁开眼睛看世界,看看同样的问题在国外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解决的,做一个时刻准备好了的革新者。
那么,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又如何进入到比较教育中去?显然,仅凭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并不完全可信,要准确把握异国教育的真相,阅读比较教育方面的名著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种名著里都含有比较严肃认真、可靠的相关信息可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名著里一般含有比较有见地的理论,对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鉴赏力,并运用理论去解释本国和异国教育中别样纷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使读者对国外教育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现在是过去的延续,比较教育在继承先前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走向了多样和丰富多彩,承担了新的使命,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将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未来:了解别人,更认识自己
了解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面向未来,宏观上,研究他国教育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改进本国的教育,这也是历史上许多比较教育家的宏愿和未尽的事业;从小处着眼,对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来说,比较教育是一扇看国外教育风景的最好的窗户,也是成为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随着比较教育研究的持续和深入开展,对别人了解得更多、更准确,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更进了一步,完善自己的努力也就更加有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的改革步伐将会逐步加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也必将更加频繁,教育世界呈现的将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景象,比较教育研究本身也将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比较教育将会因它的优势和特质而更有用武之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沿着比较教育这条路去探索,做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的智者,教育的真理便不再遥不可及。(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