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朋友和顾问
发布日期:2007-12-19 文章来源:
点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信息爆炸、知识随机,混沌而复杂,这对以往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实现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和教育方法的多元性,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好的讲解人,还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教学并不是从前那种有知识的老师教导无知的学生的模式,而更多地体现为师生之间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声明的---“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通过平等的交流、对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生成。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意义不是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的,它是从我们与文本的对话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不是既成的,而是不断生成和构建的。在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爆炸的新形势下,教育的重心要从传统教育的“教”转为“学”,给学习者以更大的自我选择空间,使其在自我肯定、自我独立的前提下,成为更具创造力、个性化和自我导向的人。 教师要以崇高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感去激励和培育学生。大学教育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灵魂的启迪。
教师要爱学生,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事实上,情感的积极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在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格力量的感召与鼓舞下,才能塑造一颗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心灵;只有在教师尊重差异、承认价值多元化的开放心态和开明思维的引领下,才能培养出具有广阔视野、兼收并蓄的“走进世界文化的中国人”;只有在教师真诚谦逊的人格风范和循循善诱的和风细雨中,才能成长出一个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人格丰满而和谐的人。 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追求知识,学会做事和学会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教书育人,如何以真情、真心、真诚指导和教育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造就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是每一位爱生敬业的高校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索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