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鲁东大学: 四大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发布日期:2008-11-21     文章来源:    点击: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建立科学完善、运行高效的教学与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是规范教学运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鲁东大学通过全程监控和全员参与,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内涵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12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效运行的质量监控体系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质量标准系统:规范教学行为鲁东大学出台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意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分别确立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依据。

学校将教学过程分解,对教学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外辅导、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查评价标准。学校提出学业考核质量标准,规定学生学业考核的种类和方式、考试命题、试卷审查与制作、阅卷与成绩评定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明确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学位授予的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组织保障系统:明确管理职责教学质量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组织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务处、有关职能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并实施质量控制,组织开展教学检查,集中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结果处理。教学督导专家随机听课,定期组织教学检查评估。院系负责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开展本单位教学检查、信息收集与反馈,按照学校的反馈信息组织整改。学生信息组采集、整理和反馈教学信息。学校制定了50多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包括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管理者行为3个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专业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有章可循,促进了教学基本建设。信息与反馈系统:把握教学动态近年来,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个层面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坚持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常规性听课,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随机性听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教学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学校组织督导专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和专项检查评价。

学校还完善常规检查制度:学期初,召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检查教学工作安排和教学准备情况;学期中,检查教学工作计划和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学期末,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学期教学工作,布置考试工作,加强考试过程中的巡视检查。整改与结果应用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及时收集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组、网上评教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各院系、教研室和有关教师按照反馈信息和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再反馈。学校和院系将监控与整改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直接决定教师的工作奖惩、评优和职称评聘,成为教师岗位考核的主要依据。教学整改主要由教学例会、专项评估、师生座谈会、教学简报、学生评教结果反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要素构成。学校及时召开分析总结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任务,责成有关单位和教师进行限期整改。结果运用系统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人事部门、评审机构以及各院系构成,主要任务是发现典型、表扬先进、推广经验、改进工作,并根据监控结果对相关人员作出评价和奖惩。(刘国明:鲁东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