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形势政策 - 正文

取消“考研”不如完善“考研”

发布日期:2005-10-26     文章来源:    点击:

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质量和自身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优秀大学相比,整个群体仍然存在差距,从长远来看,像高考一样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早晚要取消。(《北京晨报》10月24日)客观地讲,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体制的确存在着诸多弊端,抑制了许多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读研机会,单是今年质疑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事件屡有发生,先有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愤然辞职,后有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公开罢招”。

教授们宁可不当教授或不招研究生的反常之举,无疑显示了他们对当前研究生招生体制的非常不满。不仅教授们有如此不满,就是社会上对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的诟病之声也不绝于耳,比如有些专业是否需要考英语或政治的必要性问题就值得争议。这些不满声是对改革现行研究生招生体制的急切呼唤。然而,面对不满,教育主管部门所要采取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认为采取取消的做法就会万事大吉;殊不知,如果取消了“考研”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不公平,甚至引发社会更大的不满。

与对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不满相比,人们更大的不满是教育腐败问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有的高校教授利用出专业课试题的机会受贿的现象并不少见,前不久,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出现的“性交易”泄题事件就是明证。不可否认,如果取消了研究生招生的考试制度,对于那些专业能力很强但公共课欠缺的学生而言,会显得较为公平。但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公平只是一种“小公平”。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取消了“考研”,高校和教师的招生自主权就相应地扩大,但不能排除教育腐败的机会、利用关系读研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大。

像高考制度一样,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目前状况下,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需要的是不断调整完善,而绝不能取消了之。那么当前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该怎样完善呢?笔者以为,统一的考试门槛还是需要,但可采取因专业制宜的办法,针对不同的专业,设定不同的统一考试项目,比如艺术类专业就可不考英语和政治,而增设相关专业的统考科目;也可将统一考试的科目交由各大院校自主掌握;同时,也应如北大许校长所言,适当加大面试的比重,并应尽可能将面试成绩细化、量化,增强可操作性,使面试的主观性降至最低,否则也容易引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