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形势政策 - 正文

高校人事改革涉入深水区 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专家热议高校改革

发布日期:2005-10-10     文章来源:    点击:

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由来已久。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每一个中国大学都没有停止过人事制度改革的尝试。直到两年前,北大在一片沸沸扬扬的争论中“激进”变革,使得高校的人事改革真正浮出水面。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清华大学低调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南开大学实行全员聘任制,教师“非升即转”;中国人民大学结束教师终身制;中山大学的人事改革在“和风细雨”中悄然进行……一直到几天前,北京市教委和人事局联合下发文件,规定33所市属市管高校和成人高校将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 9月24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举办的一场名为“高校教改路在何方”的主题论坛上,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韩民对高校人事改革的道路提出了诸多建议,“高校教改要通过教师的改革来实现,然而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改革,许多问题值得讨论。比如,实行聘任制,教师的任期多长时间合适?时间太短,容易产生某些短期行为;时间太长,聘任制就失去了意义。在实行聘任制的情况下,该不该有终身教职?终身教职该从哪一级开始?这些问题都还要继续探讨。” 在这次会议上,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机制再次成为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话题。 教师聘任制VS终身教职制度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实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如何在这种制度下保障学术自由,选聘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成为本次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学术单位,应该拥有一批为了学术而学术的人。因此,相对于这个学术共同体而言,终身教职制度是应该采用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终身教职制度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终身制。它是美国大学为了保障教学科研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学术自由,而为资深教授设立的终身聘用制度。韩水法教授强调,“学术的创造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高校的学术共同体将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而终身教职将为这个空间提供保障。终身教职意味着信任以学术为目标的教职人员。” 来自美国的张晓东教授对此深有体会,“美国大学普遍采用终身教职制度。我已经在美国取得了三个终身教授的职位。终身教职岗位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竞聘的教师在世界范围内一般都是公认的高水平研究人员。这种做法保证了大学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也应该借鉴终身教职制度。” 实际上,北大早在两年前的改革中就已经讨论过终身教职从哪一级开始的问题。然而,中国高校的人事弊病由来已久,如何既采取优胜劣汰,又保障高水平人才的稳定,如何使教师聘任制与教职终身制能够和谐地发挥作用将成为未来高校人事改革探索的重点。 高校的行政化之痛 尽管高校人事改革的过程争议很大,道路崎岖不平,但整个改革的过程却将中国大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比如,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管理过于行政化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浮出都将触动高校改革最实质、最敏感的神经。 “学术评价除了学术本身外,其他的因素都是外在的。因此,学术评价的实施只有也只能依靠学术共同体本身。而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机制却大量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韩水法教授在会上尖锐地指出。他在自己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而目前我国的大学里,从学校到院系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结构,教师们一年见不了几面,谁也不了解谁。这必然导致学术评价中其他因素的滋长。 学术评价机制扭曲的背后是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的阴影。“大学越来越像一个官僚机构。”“现在的大学太行政化了,逐渐偏离了大学的目标。”与会人员纷纷对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进行诟病。曾经有一位高校教师对媒体抱怨,“我看到那些豪华的行政机构,就感到心酸,很多部门一个办事员就可以有一间豪华的办公室,用的是液晶显示屏的电脑,而我们很多老师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饭桌上看书备课!”“大学应该把基本权力还给教授,成立教授会,让教授进行学术自治。”韩水法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张晓东教授也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提高教授的地位,实行教授治校,而不是行政长官治校。”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必然导致官场化倾向的盛行。对此现象,与会的蒋国华教授无奈地说:“我看现在的教授很多都热衷于做官,因为做官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个人的荣誉也会随之而来。”社会学者孙立平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官场化的倾向在学校中的蔓延已经达到一种无法阻挡的态势,它深刻地窒息着任何一所大学的精神,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 渐进式的改革之路 “高校的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下去。”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的学术委员会主席胡事民如是说。实践证明,渐进式的改革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如当年北大副秘书长在评价北大改革时所说的,“我们只是把这样一种改革的理念提出来,然后能够做多少,就坚决做多少,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但它并不意味着,有些东西在现实情况下还实现不了,就证明这场改革是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彻底的。北大如果要永远存在下去,那他永远都要改革。” 中国高校的改革决不仅仅止于某些制度或者某些学校的改革,它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