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形势政策 - 正文

2005中外高校发展指标与评价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06-01-14     文章来源:    点击:

2005年11月17-20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05中外高校发展指标与评价研讨会”在重庆科协大厦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课堂内外杂志社承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会议的主题是对反映高校发展的量化指标进行研讨,探讨建立科学的高校发展指标与评价系统。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杂志媒体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高校发展指标与大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1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陈如平博士主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博士首先致辞,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建制。他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育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和解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对高校发展指标与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吸收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高校发展指标研究和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为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标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努力进取,目前在高校发展指标方面形成了初步的指标系统,并在高校发展指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田所长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高校发展指标的研究之中,为促进中国高校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党组书记李天安、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陈流汀、西南大学副校长宋乃庆、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徐永恒也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专题报告阶段,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曾天山博士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作了“高校教学评估的机制与制度”的报告,他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教学评估的发展历程、目的、理念、特点、成功的五个要素,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在构建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他说,建立以五年为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使教学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并注意分类指导;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监督;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监控;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与有关行业相配合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建立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从严治教,把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建立起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改进评估技术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评估专家队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数据分析部主任罗伯特・莫斯先生在会上作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行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从事美国大学排行的评估已经有23年历史,从1983年开始创建,其初衷是为了给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提供分析数据,是一个民间的私立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估结果受到了公众的认同,除了对消费者外,其影响已经扩大到高校、学术界。在美国,上大学是一次昂贵的投资,学生所花学费和生活费约需16万美元,大学排行榜建设工作受到了学生、家长、校方等的重视。每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给美国1360所本科院校发调查表,由这些学校填好数据后寄回,对于没有回执的学校,评估委员会根据该校网站或出版物的资料进行补充。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1360所大学进行分类对比,评估的标准是多样的,如退学率、优师率、学生的选拔、经费、毕业率、社会捐款等等。

由专家建议区别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合成一个综合指数,再将所有的数据结果与同一类的最高得分比较。如2006年的美国高校排行是以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据作为分母,其他大学的数据作分子,在此基础上由高到低的排序就生成了。莫斯先生特别强调,在评估中,毕业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好的大学,像哈佛大学毕业率可以达到96%,而差的大学只有20%;其次,优师率也非常重要,这里的优师率除了看老师的学位外,还包括老师与学生的配置比率,人数较小的班级,学生学到的东西越多;其三,学生的生源质量非常重要,生源的选拔有三个标准,最重要的是高中时的平时成绩,其次就是TCT、ACT考试的成绩(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最后就是录取率,越好的大学录取率越低,如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率约为10%,而一些较差的大学则为100%。莫斯先生还说,虽然每年大学排名发布时,每天的点击率高达100万人次,但在学生申请学校所考虑的因素中,大学排名只占到了其中的15%,位列第11。 18日下午的会议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研究员李志仁老师主持。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作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指标的研究”的报告,他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研究型大学和为什么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研究型大学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测性原则、简易可行性原则,评估指标的选取的方法有专家问卷调查、波达法数据处理、专家会议研讨等。他提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标准,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估体系采用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其中定量指标15项,定性指标2项。在具体评估中,为了鼓励不同类型大学办出特色,在15项二级定量评估指标中,达到12项评估标准,即可判断其为研究型大学。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信息技术部副主任舒英杰女士作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佳学院指南”的报告,她重点介绍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做的“全美最佳学院指南”在数据采集上的作法。美国的高校排行是由民间主持的,因此排行榜的声誉至关重要。而数据采集工作是其核心,真实全面可靠的数据是优秀排行榜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高校排行的数据采集工作涉及10万多名大学生和1万多位教授。评比的对象并不是整所学校,而是单项专业的16个指标。大学生数量、毕业所需的平均时间、博士生数量、第三方经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属评估之列;另一方面,学生对校方辅导、学校气氛、图书馆配备,教授对教学质量等等一些主观评价在高校排行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排行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有客观数据分析,又有专家评分意见,二者按一定权重综合,得出高校的排序。《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收集这些数据上主要靠各高校的自觉提供,他们一旦签了字,就会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在美国,一旦不诚信,被发现后给学校带来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蒋国华教授作了“大学评价与大学排行”的报告,他认为教育评价,具体到高教评价和对一所大学的评价,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这个潮流来得如此急速,连学术界也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大学排名兴起之原因有:大学数量增多、大学重要性增大、大学投入增高、美国教育评价法、科学计量学日趋成熟。目前国内对大学排名认识的十个误区包括:认为是商业炒作、无用论、质量下滑的根源、误导公众、学术不能量化、社会科学不可量化、导致学术界浮躁风气、在国外行而在国内不行、导致高校攀比挖墙脚之歪风、评价指标体系的求全倾向等。他还认为当代大学发展已走到重新分类的十字路口,“植物学里一样的,但世界各地的园艺大异其趣”,中国的大学任重道远。 厦门大学高教所史秋衡教授作了“高校质量监控的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原理”的报告,他认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应包括横断面的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基准监测与纵断面的高校内部特色发展的概况性描述,系统地结合成一制度,具有客观中立性;应是保障大学自主所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可测量要素;因校不同,体现为多样化和针对性,通常为内适的学术标准和社会认同的质量规范。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指标的因素包括:经济指标及对高等教育规模的承受力,社会指标及对高等教育议题的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应具有的结构:解释当前高等教育现况,作为高等教育评估及改革的依据,提供有效的高等教育讯息以作为决策与管理的参考,检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预测教育未来变迁规律。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依据民众关切或期望的政策,指标必须具备概念化与可测量性。

中国高校发展指标研究课题组组长方勇博士代表课题组作了“中国高校发展指标研究”的报告。他先简要地介绍了中国高校发展指标研究课题的情况,说明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数学模型的方式、复杂与简单的统一、多学科方法来综合研究高校发展的动态指标,目的是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促进对高校发展的科学评价,促进高校的自我评估和监测。在基本指标、结构指标、参考指标、增量指标、发展指数的五项指标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在高校资源、高校教学、高校科研、高校管理、高校财政、高校与社会六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发展指标系统,其中高校资源包括高校资源、生均高校资源,高校教学包括学科建设、教学、教师、学生、入学、毕业,高校科研包括国际论文、国内科技论文、国内社会科学论文、专著与专利、科研项目、科研获奖,高校财政包括高校经费、校办产业,高校与社会包括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交流与合作等子系统。在高校发展指数上,基于数学模型,课题组在高校资源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流通指数、高校办学条件指数,在高校教学方面提出了学科建设指数、教学发展指数、教师满意度指数、学生满意度指数、入学难度指数、毕业生声誉指数,在高校科研方面提出了论文影响指数,在高校管理方面提出了学校知名度指数、学校声誉指数、校级领导满意度指数、院级领导满意度指数,在高校财政方面提出了高校财政指数、校办产业发展指数,在高校与社会方面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指数、国际开放度指数、国内开放度指数。 19日上午大会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研究员张男星博士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谢安邦教授作了“我国大学排行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及评析”的报告,他说大学排行在传统上属于社会评估范畴,近年来,由于多主体的参与和高校改革,大学排行的传统概念与实践逐渐发生着变化。他认为大学排行应该围绕“大学发展”的核心指标展开,构建大学发展性排行指标与评估体系。因为只有大学发展了,才能满足多方需求,更好地实现大学排行多种功能。建立常态指标排行“监控”与动态指标排行“引导”相结合的体系,这是体现大学发展量变与质量相统一规律的评价体系。加强中介机构专业化建设与排行基础性建设(包括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建立与完善中介机构资格认证制度、专家资格培训制度,加强对排行质量的管理与监控。促进、引导大学发展,并实现大学排行的其他多种功能,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力量应该以适当方式及时介入,共同探索与努力,使大学排行成为促进各方共同发展进步的有效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应强教授作了“中国地方大学:发展、评价与问题”的报告,他认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和质量。当前地方院校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大学评价必须发挥对地方大学发展的正确引导作用,要引导地方大学分类发展,要引导地方大学的多样化发展,要引导地方大学准确定位,要引导地方大学规模与质量同时并重,要引导地方大学的特色发展。

地方大学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地方大学实际来确定和选择。地方大学发展评价指标的特性包括:指导性、类比性、规范性、效能性。中南大学高教所蔡言厚教授作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声誉’指标体系的探讨”的报告,他认为“学校声誉”排名已成为我国大陆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之一,但目前进行的“学校声誉”排名不符合中国国情,其实质就是“社会声誉”排名。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声誉”应该包括“社会声誉”、“学术声誉”、“国家声誉”三个方面。他还介绍了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的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院校研究中心、西安欧亚学院副院长赵炬明作了“发展专项评估,做好基础工作”的报告,他认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和评估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评估和为谁评估”,根据具体目标来评估才能做到有效的评估。其次,由于社会工作和宏观管理的需要,也必须运用专项评估。有了清楚的分类就可以确定具体的指标体系,并提交数据定期发表,做到绝对数字评估反映事实。学校为管理的需要,校内对自己工作的评估也是专项评估。学校象一个有机体,每一个部位有具体指标来说明,通常这项工作是由院校研究所来完成。 19日下午的大会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程方平博士主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王伟老师作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特点”的报告。他说,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就是通过系统总结人才培养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自觉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自我保障和监控机制,以发挥评估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导向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指标的建立,除了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之外,主要的是还要突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注重其个性指标。评估工作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确定指标要实行“定量指标要标准化,定性指标要定量化”。同时,在考虑评估结果时,要兼顾3个方面:评估总分、核心指标得分和就业率状况。

在评估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处理好当前改革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西安外事学院代表、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代表、四川天一学院代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代表等也在会上发言,阐述了对高校发展指标与大学评价的看法。最后,程方平博士作了大会总结,他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多方参与的国际交流研讨会,与会代表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其中有诸多思想的亮点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内容,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也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在提高质量需求、管理需求、社会需求的牵引下,高校评价和发展指标研究近年来突现出来,逐渐从官方行政检查向专业化评估过渡,体现了我国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在开放搞活、参与竞争的前提下,将高校融入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现实。通过研讨,我们认为高校发展需要科学和多方参与的评估;社会化评估具有多方功能和价值,需要科学化、规范化,并随着发展不断调整和逐步完善;评价具有本土特色,同时需要与世界接轨,相关指标的确定应有一个过程;评估是专业性强和政策性强的工作,为了体现公平、客观、公正、科学,需要社会各方参与,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在理论、技术、实际操作上加强研究,积极拓展相关研究的多方面价值和功能。

20日,代表们参观了重庆市的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领导、教师进行了座谈,围绕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