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知识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目前国际学术界已经对创新型国家有了较明确的界定,一般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这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 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我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我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所有的高等教育研究者都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大学尤当如此。
建设创新型大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入手: 强化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据教育部2008年4月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其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64万,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任主席的仅1个,在二级组织任主席的仅占1%。为什么具有如此众多的人才群众基础,尖端人才的辈出却没有像乒乓国手那样后浪推前浪?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培养出一大批合乎规格的建设人才,但在社会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平凡岗位上的建设者和传承者,更要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平凡岗位上的创新者和开拓者。因此,大学要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念,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制和方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 目前,地区间、国际的人才竞争,已经表现为大学生源的竞争。美国总统布什于2006年2月2日正式签署的《美国竞争力计划——在创新中领导世界》,其中建议要让“美国成为从事学习和研究的最有吸引力的场所,这样就能招收、培养并留住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国最杰出、最聪慧的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
最近,斯坦福大学拟设立外国学生助学金以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生源。大学如何吸引最好的生源并把他们培养成才已成为我国大学面临的一个再实际不过的现实问题。 规划课程建设 课程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如何在课程结构设置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学者建议将大学本科课程分为四级:一级课程为重点课程,需熟练掌握。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每学期挑出一门作为重点来加强思维的深度与加大思维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级课程为本专业必须课程,要求较好掌握。
此段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有一定帮助,但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知识内容及专业技能的需求。三级课程为本专业外围课程,内容仅要求一般性掌握,可适当减少课时。四级课程为选修课,扩大知识面的课程。大学课程除了本校闭门建设外,现已出现了多所大学联合起来加强课程建设,给学生以课程选择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已有10所高校开放58个专业的1368门课程供大学生选择。这种课程开放,必然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引起专业知识的交叉,视野更加广博,兴趣更加广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造灵感,进而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源泉——智慧的头脑。 有人说课程是一所大学的特色的具体体现。为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环境的变化,应对社会需求,大学的课程设置不断膨胀,精典、精品的课程越来越少,同时,精典、精品的课程一旦知名,由此而产生的知名教授距学生的距离便会越来越远。
因此,如何在大学课程建设中,多出品牌课程、知名课程、有个性的课程,并培养出一大批知名教授,而不仅仅满足于急功近利,是创新型大学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细化公共设施与服务 耶鲁大学校长说,大学第一要有有形资产,第二要有人力资源,第三要有文化内涵。即大楼、大师、大爱。大楼即公共设施,这里的学校公共设施同时还包括设备、图书、公共厕所等。在利用这些公共设施的过程中,谁也离不开服务:大楼需要装修、设备需要维修、图书需要借阅、公共厕所需要清洗。与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任相比,这些细枝末叶似乎无须挂齿。然而,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从中可以体现大学的品位,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最近澳大利亚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商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处理人际关系更容易,破坏性行为较少,在大学前两年辍学的可能性也较小。他们还更快乐,这有助于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
“情商较低的孩子通常不理解自身行为给他人有怎样的影响。”“不善合作,交往困难,有实现不了自身潜能的危险。”有的大学,硬件设施齐全,但软件服务不到位,枉建了豪华的公共设施。例如,有高级实验设备,但使用率极低;有校史馆,但不开放;有供学生用的洗衣设备,但坏了无人修。一句话,买得起马,配不起鞍。有钱不会花。面对这些望梅止渴的公共设施,谁的心头都难免抹上一丝愁怅。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是精品还是糙品、是真品还是赝品。 落实社会服务 在知识社会的今天,大学服务社会,即使是最坚守“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中立”的保守分子,也无非议。面对大学,我们只能问,服务社会的职能发挥得怎么样? 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大学自身,还是高教研究机构,与国外相比,有关大学服务社会的研究相对较弱。美国对此有专业研究机构通过数据演算得出结果,美国很多的大学也十分重视大学地区经济贡献的研究,并把它作为大学年度报告的一个部分公布于众,从而提升大学的社会形象,以争取地方支持和吸收社会捐款。大学对地区经济贡献的评估指标很多、很细。例如,在数据评估项目中,大学薪水支出包括大学雇佣的来自本地区的劳动力人数、大学为雇员和已退休人员发放的薪水和退休金留在本地区的金额;在非数据评估项目中,大学为商业创新的贡献包括大学科技成果带来的商业应用,大学技术孵化的企业数量及产值,作为企业研发基地和企业磁石的大学吸引企业形成的工业园的工业产值和就业机会,等等。 在服务社会方面,我国大学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但尚未注意通过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为周边社区提供义务咨询、向社会开放等活动扩大大学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引领作用,从而树立本校的形象,宣传自己和发展自己,这对创新型大学的建设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吉林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