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普遍欠缺,成为导致供需矛盾的主要焦点。高等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急不可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资源日益吃紧,工科院校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日渐突出。
现在的工科大学生比较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眼高手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考试如何通过、英语如何学好的问题上,结果四年读下来,除了理论知识外,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无异。这不仅影响到其当前的就业问题,而且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不仅是其个人的问题,工科院校的培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当前工科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现在的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如此一来,学校便从教学计划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实验教学受到削弱由于大量扩招,且后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高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偏低,实验室面积偏小,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由于实验课得不到重视,因此实践教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突出。第三,实习等工程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目前,许多企业声称讲求经济效益,害怕影响生产程序,因此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学生在自己找不到实习单位的情况下,又得不到学校的帮助,使得工科院校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有的院校甚至将学生“放羊”,让学生分散到各地,自由寻找实习单位。一些学生也因此放弃了这一环节的锻炼。第四,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偏低在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型”教师。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多,却很少走出校门接受工程训练,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必定存在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刘光复 全国政协委员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