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资料 - 专家论坛 - 高校管理 - 正文

行业院校如何走好特色办学之路

发布日期:2007-05-31     文章来源:    点击:

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道路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不少院校在发展进程中,面临“体制划转”、办学规模扩大、“更名升格”等新的重大变化。如何在“体制划转”后秉承办学传统,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如何在“更名升格”后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

在为行业和地方服务过程中提升办学实力

重庆邮电大学原为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的部属高校,长期以来主要为信息产业特别是邮电通信行业的建设发展服务,形成了信息通信学科的优势和与信息邮电通信行业及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传统。2000年高校进行体制革,重庆邮电大学由信息产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部市共建,由重庆市管理为主。体制划转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三峡库区建设等历史机遇,拓展学科专业、扩大办学规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围绕国家信息化战略,特别是下一代移动通信项目的研发,围绕重庆市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信息中心,大力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西部微电子基地、仪器仪表基地、软件生产基地、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需求,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依托信息通信行业的资源条件,坚持为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学校确立了“立足信息行业、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定位,通过信息产业部、重庆市部市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努力把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重庆信息产业的“地方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行业办学的特点转化并发展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学校承担了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的研究、协议栈基带和软件芯片的自主研发等国家及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研发项目100余项;另一方面,又积极承担重庆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网络示范工程、通信网建设工程等300余项省市级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学校发扬行业办学、产学研结合的传统,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大唐电信等通信运营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在移动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另一方面,又与重庆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茶园新区、西永电子园区的高新企业合作,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承担工业现场控制与网络智能仪表、汽车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重大项目。在为信息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处理好扩大规模与培养特色的关系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学科专业不断拓展,由主要是工科专业拓展到以工为主,工、理、管、文、法等多个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办学规模也由几千人扩大到现有各类学生18000余人。学校领导层认识到,办学规模扩大是学校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办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办学规模扩大本身不仅不能形成特色,也不能形成竞争力,还有可能淡化原有专业特色。在规模扩大、专业拓展过程中,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学校发展的长远之策。为此,重庆邮电大学发挥信息学科优势,以信息通信行业为基础调整专业结构。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开设了微电子学、测控技术仪器、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系统等一批信息类新专业,开设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动漫设计专业、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的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学工程等一批交叉学科专业。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重点以信息通信业为背景,培养从事信息及通信产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人才;法学专业以信息法学为方向,重点培养从事网络监管、查办网络犯罪的法律人才;外语专业以信息技术为背景,重点培养了解信息技术的外语人才。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庆邮电大学因校制宜的一个创新思路。学校采用先进的网络服务与信息管理技术,发挥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创建“红岩网校”、“红星网络室”,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成立省级社科基地“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信息网络时代产生的各类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

让“更名升格”发挥持久效益

上世纪末以来,一大批高校陆续“更名升格”。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校的发展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但是,一所大学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要持续健康发展,靠的不仅仅是规模和层次,还必须有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没有质量和特色,大学即使在短期内可能因规模扩大和办学层次提高而受益,但这种规模效益和“升格”效益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质量优良、特色明显,学校才能取得长远而良好的办学效益。因此,重庆邮电大学经过认真研讨,制定了特色兴校的战略发展规划,提出把重庆邮电大学办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同时,着力优化布局,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在实践中,做强信息类优势学科,形成学科高地;重点扶持支撑及基础学科,奠定学科基础;鼓励发展拓展学科,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学校提出以发展国家信息通信产业为使命,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主研单位参与研制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三大标准之一,参与制定的《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通信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IEC认可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重庆邮电大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签订办学协议,组建了6个研发机构,包括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的“4G移动通信研发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联合组建的“空间信息系统研究所”,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大学联合组建的“信息通信研发培训中心”等。实践证明,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发展和创新办学特色;既要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更要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各方面提炼升华;既要有学校自身的艰苦努力,更要有体制、制度、政策的保障。(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