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质上是进行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原点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人才培养。大学具有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且还在发展,但大学的本质不能改变。知识传授与知识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大学的教学与科研都是为了育人。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而科研并不一定都能为育人服务,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限定:具有教育性的科研才能进入大学,要以育人为中心来统帅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教学的研究性。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的条件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统一的基础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一、大学教学的研究性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从教的方面来看,教学主要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是对已编码化知的传播;从学的方面来看,“教学的唯一价值就是导致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与学的方面看,“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的学习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从历史发展看,大学教学仍是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弪验为主,但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不同:大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提高理论水平,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台;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通过参与探索知识的括动来发展创造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大学教学不是企业的生产流程,而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大学教学以育人为主,环节较多,问题复杂,不仅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学术基础,而且还需要长期的潜心研究和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力度较大。大学教学具有研究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教学目的的专业性。中小学的教学目的是基础性与普及性,而大学教学目的则是专业性,其原因在于大学要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大学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牺动都是围绕培养一定专门人才目标安排的。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大学则已超出了这一范畴,更多的是专业性知识的传授与创新。不能把大学教学目的的专业性理解得过于狭窄,要注意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这并不是降低大学教学目的的专业性,而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程度。
二是大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的教学内容达到了专业领域的前沿,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学习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大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大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定论的科学与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与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大学教学内容要贴近最新成果,流动性变异性较强,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人教学内容,使其不断丰富充实发展。课程开发是大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学除了研究教学法之外,还要研究教学内容,使其具备前沿性与基础性的统一、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统一,大学传播的知识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创造性。大学教学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上,要研究所教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要覆盖主要课程所涉及的各个知识领域,某一知识领域研究存在空白或比较薄弱,就难以保证内容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存在缺陷,不利于培养高索质的专业人才。
三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与发现性。大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大学教学过程是“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与“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的统一,是从“教”到“不需要教”的中间转化环节,不断构成循环往复、螺旋前进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不断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大学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与发现性,对于前沿东西的教学过程只能是探究性与尝试性的,大学教师仅靠改进教法和积累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靠科学研究,进行探索性教学与发现性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育人水平。
二、大学科研的教育性
科研是在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下探索未知知识、探索世界的现状与发展规律,科研是综合利用各种知识与资源来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科研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活动,是一种创造知识的括动。从大学产生之日起,科研就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洪堡始终认为,大学首先要纯粹地关心教育本身,关心作为知识的知识,关心心灵的培养,在这一前提之后,要关心科学。洪堡之所以全力倡导大学的科研,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教育:培养人的理性与道德。培养“完人”,只是把科研当作育人的一种手段,结果是科研过程教学化,大学科研是作为手段来补充大学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教育发展,一些科研逐渐从大学职能中分化出来,出现了独立于大学之外的专门研究机构,同时,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开始了科学研究,但大学具有自身的优势,还存在着大量的科研,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育人,因而,不宜也不应把所有的科研都纳入到大学科研之内,否则,大学还要学生来干什么。
科研有学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教育的等多种价值”,不同的科研机构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对于科研院所而言,其价值诉求更多的是学术的、社会的、经济的价值,而企业则更看好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大学科研有着自身的特性:教育性。大学科研理应追求更多更高的教育价值,“高校科研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要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高校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高校中任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科研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而任何不利于人才培养、与教育目标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科研活动,都应该被谴责与制止”。大学的科研不能背离其教育价值,大学科研必须强调教育性,否则大学科研与其他科研单位就没有实质区别,大学科研就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危机。大学科研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这是大学与专职科研机构的分水岭。大学科研的教育性也是个应然的范畴,任何科研,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开发研究,都可能具有教育价值,也可能缺少教育的价值,关键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统一的基础: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人才,教学与科研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其中教学是主渠道,是中心环节,科研通过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大学教学内涵着科学与学术研究,具有研究性。教学是直接育人,科研主要是间接育人。但有时科研也直接育人。大学科研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解决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教学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理论。科研成果更新了教学知识体系,科研是教学知识创新的源泉。大学教学为科研提出了目标要求:科研要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服务,科研要把握本学科前沿,科研成果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科研改进教学方法,科研提高师资索质,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条件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大学科研的教育性,而统一的基础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是大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应有的职责,而教学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手段,教学具有教育性,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大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区别在于:大学教学除了教育性之外,还具有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性是区别大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大学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必须凸显其研究性。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是大学与科研院所共有的职责,培养人才是大学科研区别于科研院所的关键,大学科研要培养人才,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大学科研区别与科研院所的本质属性,科研院所的目的是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开展社会服务,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而大学科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逮径与手段,大学科研的直接主要目的是人才培养,是手段兼顾目的。
大学的人才培养不能仅靠教学,还要靠科研来完成。高水平的科研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好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会潜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索与研究。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所创造的学术气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或“隐形课程”,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大学的科研要反哺教学,彰显大学科研的教育性。在大学各项工作中,一切都应阱育,人为中心。把人才培养始终放在第一位。评价一所高校的好坏,不能仅看科研成果,更要看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人才培养是大学产生的源头与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大学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统一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在另一些情况下,教学与科研可能是不统一;而在极端情况下,科研不仅无法与教学统一,反而走向了教学的反面,成为与教学相冲突的因素,甚至产生“负教育效应”。只有大学教学与科研统一于人才培养时,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四、对大学改革的启示
一是要重塑大学育人的本真,要回归大学育人的本质属性。大学改革始终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是统一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其工作的纽带与桥梁,也是大学本质和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是大学教学要突出研究性。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发明,至少相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种发现或发明。要研究教学,使大学的教学向研究性本真回归。坚持要让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大师、名师、教授讲课,进而培养创造性与研究性的人才。大学教学要突出培养创造性与研究性的能力,科研卒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与科研实质上是“源”与“流”的关系,科研是“源”,教学是“流”,两者是能协词统一的。
三是强调大学科研的教育价值,教会学生研究。正如美国学者梅兹所言:“大学制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教授研究,这是它的骄傲和闻名遐迩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科研都具有教育性,一些大学科研不具有教育性,甚至还具有反教育性,要坚决弃绝无教育性与反教育性的科研,要坚守大学科研的道德伦理底线,评判这一道德底线的标准是大学科研有无教育性及教育性的大小。强调大学科研的教育性,绝不是忽视科研本质的原创性,更不是弱化科研在大学中的地位。要协调好大学科研各个价值之问的关系,促使大学科研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四是改革大学的评价制度与考核办法,防止大学教学研究性与大学科研教育性的异化,要取消现在通用的年度量化考核中课时与科研成果核算“工分”,再以“工分”的多少确定等级参与分配的方法,要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从制度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共同为高素质高创造性的人才培养服务。(作者赵爱华,华北科技学院文法系讲师;牛金成,华北科技学院教务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