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谈松华:在时代底色下思考教育变革之道

发布日期:2015-05-07     文章来源:    点击:

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思维(一)

新时代 新趋势新思维

在时代底色下思考教育变革之道

步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教育正在从适应工业社会发展转变到适应知识社会发展,发生着战略性变化。本版近期将刊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研究员的系列文章,探讨面对正在并将继续发生的、前所未有的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教育将面临哪些战略性转变。

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和思考未来的中国教育,我们发现,中国和世界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前所未有的迅速而深刻的变化,教育必须以新的战略性思维应对这些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教育始终是为了培养年轻一代应对他们所处社会和时代的挑战,并能够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现代和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复杂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步入21世纪,这一势头更加迅猛,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时代、全球化生存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正在从适应工业社会发展转变到适应知识社会发展,发生着战略性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性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瞩目。中国的崛起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使我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在人才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由此,国际竞争和人才争夺把教育推向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进入寻求中、高速增长与转型升级平衡的新常态,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与此同时,一个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质量的新阶段已经开始,城镇化水平从2011年开始超过50%,标志着我国正从一个农民大国进入一个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城市化社会。新型大众消费时代到来,居民生活消费层级不断提升,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对教育、健康、环境等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幸福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过于划一和呆板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面临着转型变革的挑战。

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从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转变的时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挑战。能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跨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恰巧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发展阶段,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教育转型性变革,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不仅是并存的,而且是瞬息万变、万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表现在并非所有趋势都指向相同,有些趋势对教育的影响是互相冲突的,充满着不确定性。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思考教育变革之道,我们不可能提出应对未来的神机妙算,但我们需要也应当强化战略性思维,把发展教育的参照系由现实转向未来,以应对和迎接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转变,从战略高度看待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谋划,做出战略性调整。

(谈松华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