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探析

发布日期:2008-11-27     文章来源:    点击:

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是指高校对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管理、科技等资源在学校内部各个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所谓优化配置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二是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三是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承担着“办人民满意大学”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进行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成为每个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入手,探究了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现有的高校校内资源配置状况阻碍了高等教育长远发展,对高校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1.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生师比失调,教师增加速度远远低于学生增长速度,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生师比偏低。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是11.6:1,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28:1。这种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教师队伍增长速度相对滞后的现状,使得生师比严重失调。

第二,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失当,表现在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相对偏低,特别是在年轻教师中高学历低职称现象普遍。

第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均,出现“一大,一小”的特点,中年骨干教师比重小,35岁以下年轻教师比重大,据统计部分高校3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50%以上。

第四,教师队伍在学科分布不均衡,计算机和外语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传统学科的专业基础教师过剩。 2.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高等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高校中各种资源的分配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的,行政权力在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了管理性资源在高校教育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公共资源消耗的偏高、使用效率偏低。第三,财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特别是院系资源分配不均,基础性学科、冷门专业和新方向、新专业,从学校得到的资金支持较少,而热门专业由于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财力资源倾斜。 3.物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基础设施设备短缺现象严重。高校扩招后,不少高校的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空前短缺,出现了正常教学时间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于教室和实验室不足而安排不开的现象;出现晚间和周末图书馆拥挤不堪现象。第二,部分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不高。二级教学单位从各自学科、专业发展考虑争抢学校有限的教学和实验资源,致使学校部分实验室与设备仪器相对“过剩”,而无法共享。第三,设备管理混乱。在物资设备管理上,责权利不明确,多家管理,无人负责从而出现只用不维修、损失不追究等现象。二、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依据原则是指言论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的形成要受到原理理论、文化地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就是指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一般说来一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的确立应具有: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目标依据。 1.理论依据原则要依据基本理论来确定。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确立要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依据。潘懋元教授认为,“在诸多教育规律中,有两条是最基本的,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 ,称为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而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应该更加关注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相互对立统一的规律。这一对立统一的两个规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核心都是围绕人的发展展开。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具体工作中,包括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中,要遵循这一对立统一的规律,在推动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中,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基本规律,坚持效率原则,促进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目标的实现,促使大学独立品质和价值追求的自我实现和发展;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应遵循系统原理等,坚持整体原则和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等,确保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开展。 2.法律政策依据原则要依据法律政策来规范。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确立也要以有关法律和政策为依。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是调整资源配置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等。有关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是资源配置规律性标准的反映,它是资源配置有关法律授权相关部门制定的具体标准。我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先后出台了7个有关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的法规性文件,现行的法规性文件是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发[2004]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文件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的指标提出了要求。总之,有关教育及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反映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应然”标准,为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但,方向并非目标,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制定还需要“应然”目标依据和“实然”现状的依据。 3.目标依据原则要依据目标来指导。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确立还要以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为依据。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有低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从高校为实现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作为目标,即初级目标。从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来看,高校和社会是两个互动主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应以围绕这更有利于实现这三大职能(三大职能中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使命和目标,即高级目标。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这两个目标中,初级目标是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阶段性目标,它有利于指导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高级目标是高校长期坚持并追求的目标,它有利于指导高校回归大学的本位,追求大学精神的实质。在确立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坚持低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两个目标为指导,有利于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从“实然状态”到“应然状态”的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与社会的互动,推动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三、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能够全面、准确反映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它是决定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在实践中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笔者认为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个系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人为本原则是核心,效率原则是关键,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是前提,整体原则是基础。 1.以人为本原则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高校人力资源本身如何以人为本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第二是其他资源如何以人为“核心”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所以高校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应以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在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中应围绕以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学生展开;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其他资源配置过程中,尽可能将最优秀的师资和最先进试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配置给教师和学生。 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最重要的办学资源,高校要实现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当前师资队伍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并重。

第一,有区别的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扩充师资队伍,降低生师比,同时缓解计算机和外语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现象。第二,改革高校现有的人事分配制度,制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政策,在年度财务预算中较大幅度地向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特别是优秀年轻教师的倾斜,实行业绩薪酬制度。第三,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竞争机制,按事企分开的办法,逐步分离和分流富余人员,加快后勤和校办企业改制进程,逐步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人员性经费过大现象。 2.效率原则效率原则即资源配置、整合要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在公平、透明的前提下,应注重效率。效率原则揭示的是高校在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良好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的评判标准应该是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否起到最佳的促进作用,高校在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确保资源总量增值。高校在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第一,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要有用人效率。对于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要按岗定人,对教职工量体裁衣,充分发挥教职工个人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第二,在财力资源配置方面,要用经济效率。

对于高校财力资源优化配置,就要计算经费投入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产出效果,将经费投入到对学校发展最有利的方面,重点支持学校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同时保证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和新方向有较充足的教育经费。第三,在物力和信息资源配置方面,要有使用效率。对于高校物力和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对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等设施的配置,要从多个学科和专业的共同需求来考虑进行分类配置,对于全校性或多学科实验室仪器设施要向着全校师生开放和共享方向进行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对于单学科或专业实验室、仪器设施要向着相近学科或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有效使用。 3.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变化发展的趋势和改革方向;同时,教育结构的合理,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中的经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合理调整,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的调整。而作为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应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相适应,坚持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配置原则。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要坚持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配置原则,这就要求高校在坚持自身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以为社会服务为重点进行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第一,关注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与国民经济技术结构的关系,根据国民经济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办学层次定位,在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对有限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二,关注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与科学文化知识及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根据国民经济不同产业对学科人才的不同需求和学校办学学科定位以及学校的学科特色,在工学等11个大学科类之间以及单个大学科内各次级学科专业之间,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三,关注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与国民经济的消费、分配结构以及科技发展的关系,根据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不同形式的要求和学校办学性质、形式的定位,在全日制、函授、短期培训、自学考试等之间,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4.整体原则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系统原理为整体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树立局部服从整体的全局观点。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整体原则,而这一原则决定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又受制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目的。

在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学校开展所有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围绕着一个统一的目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运转的。这一统一的目标使得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融为一个整体,高等教育就是要从这个整体出发,协调各环节和各方面的工作。在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要坚持整体原则,这要求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作为学校校级领导,要对二级单位进行系统的通盘考虑,明确各二级单位职能定位和地位作用,从为实现学校目标定位高度出发,合理配置各二级单位教育资源,使学校各种资源向着更加突显学校特色,更加利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方向进行整合。第二,作为二级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各二级单位的资源配置要在学校的整体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统筹规划、合理整合。第三,学校要做到资源配置过程的民主化、透明化,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整体合理。第四,确保整体上的资源增值,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不论是对有形资源的配置,还是对无形资源的配置,都必须是保证资源总量的增值。坚持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注重把握注入外生增量和盘活存量并举,坚持开放办学方略,确保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