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大学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学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为适应和应对这些复杂的高等教育内外环境,实现“办人民满意大学”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等、靠、要”粗放式管理模式和思想,进行大学经营研究,建立和完善大学经营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大学开展经营管理实践,充分利用好当前有限的办学资源,进行高校办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办学资源优化及大学经营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校办学资源优化及其经营的必然性,探究了地方高校经营的基本策略。
一、高校办学资源优化及大学经营(一)高校办学资源及其优化配置高校办学资源配置是指高校对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管理、科技等资源在学校内部各个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在高校办学资源配置中的核心问题是“优化”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在高校内部,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使办学资源在保持必要均衡的前提下,从低效益的环节、子系统,向高效益的环节、子系统流动,把有限的办学资源优先配置到基础好、效益高、质量高、成果多的子系统或环节,使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可见,高校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科学合理分配并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以保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一是保证和服务战略需要;二是既要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三是要能最大限度和谐共享资源和成果。(二)经营与大学经营的概念界定 “经营”一词除了企业组织普遍使用之外,非企业组织使用的频率也在逐年上升,诸如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经营人生等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和使用,都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经营涵义。学校经营中的经营也必须在这一层面上把握。从现代意义上经营有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经营是一种有目的活动,即通过对其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经营的本质属性。其次,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包括: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标确定、经营策略选择以及经营操作方式确定等。再次,经营活动具有层次性,既要对组织自身资源经营,同时也要对外在资源经营。最后,经营活动具有类别性,经营活动既有企业组织和非企业组织之分,又有在企业或组织内不同经营领域之分。大学经营是现代意义上经营涵义在高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高校是非企业组织,具有多公众、多目标、专供服务以及公众监督的特殊性。所谓大学经营是指高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高校办学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高校办学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大学经营环境分析、大学经营思想确立、大学经营目标确定、大学经营策略选择以及大学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营谋的活动。
二、大学经营的必要性分析(一)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率需要大学经营地方高校往往面临着资源瓶颈,优化配置资源更显得具有紧迫性。办学资源配置是否达到优化,主要判断指标就是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办学效益(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即是否达到了“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就是采取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对高校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大学经营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大学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办学资源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其主要内容和管理举措之一就是对高校办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大学经营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第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深层嬗变,大学利益的相关者要求对大学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在市场经济意识的冲击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发生变化,教育产业、教育服务、教育产品、教育成本等经营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在市场有限介入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职能逐步转变,即由控制型管理走向服务型行政,增加了高校自主性,高校必然逐步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主决策、自我发展的组织机构。第二,国家对地方高校教育资金投资不足,促使大学由传统管理向经营管理过渡。中国教育经费在近十几年内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对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更是低,致使有些地方性高校财务运作更是举步维艰,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经营管理成了高校的必然选择。第三,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升温为大学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升温。国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教育需求日趋呈现多层次、多类别的发展态势,这为学校发挥主动性,积极探寻多样、高效的服务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动力来源。此外,《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为高等院校作为独立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三)大学经营是地方高校应对高等教育校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第一,高校学生生源竞争激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内与国外高校争夺生源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内,重点大学与地方高校之间,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是愈演愈烈。据统计分析,4至5年以后我国高教适龄人口将开始逐步减少,届时高等教育服务的卖方市场将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内外高校为争夺生源而展开竞争将是大势所趋,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必须采取一系列营销活动、学会经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二,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高校扩招,并不意味着就业市场也同步扩大。由于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高学历不等于高技能等问题,毕业生并不能完全适应或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高校面向市场“经营”,注重内外的协调,不断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三,高校办学资本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从国内的教育改革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公办、民办高等学校以及职业教育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在政府财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谁有能力争取到或吸引到更多的用于教育事业的投资,谁就有生存发展的可能。因而,筹措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后,如何从现代经营理念出发,加强成本核算、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是高校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第四,高校优秀人才竞争激烈。在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优秀的教师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吸引、培育并保有一流的高校教师资源是当前地方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这就要求高校借鉴优秀企业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经验,开发适合高校发展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实施招募筛选、培训、使用、保有、晋升与奖惩的系统策略,这是当前高校经营者面临的主要任务。(四)大学经营是地方高校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第一,管理体制运行的低效率要求建立经营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管理体制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学校内部具体运行机制具有多元性,容易产生党政矛盾;非教学人员相对偏多,人员利用效率低下;教师自由流动的机制没有形成,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高校外部资源获取方式上建立市场化资源竞争平台和在内部管理模式上建立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管理体制运行的低效率问题。第二,沉重的债务负担要求高校学会经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负债现象比较严重(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目前国内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而省属高校尤为突出,高额的贷款利息已成为一些高校的沉重的包袱。以湖南省为例,省属25所高校贷款近百亿元,校均负债近4亿元。这就迫切需要确立高校的主体地位,明晰产权,建立起以自主经营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模式。
第三,严重的浪费现象、资源配置盲目呼唤着高校必须实施经营管理。
高校日常运行中的浪费现象也极为严重: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公共资源消耗偏高、使用效率偏低;一方面基础设施设备短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部分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不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赖经营管理模式来解决。(五)对高校实施经营管理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推动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学校重建运动。学校重建强调从教育理念、制度、学校运行方式等全方位的彻底性变革。其以多样化或市场化为主旨,以优质学校教育和教育系统的效率及适应能力为目标,使学校运营在原先学校管理的基础之上,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专业性、特色性、多元性、灵活性,能更好改进服务、降低成本、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在世界学校教育重构的大潮中,重新解读与重构学校管理实践,进而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校经营管理体系,并使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世界各国轰轰烈烈的学校重构运动,虽在改革的背景、策略、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放权”、“择校”、“市场化”等相似的改革共性使得全球的学校经营管理具有同质性。而在全球化、与世界接轨、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进程中,世界性的“学校重建运动”大潮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产生同化作用,国际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经营运行模式为我国高校经营管理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参考依据。三、地方高校经营的基本策略经营策略是指对于环境变化具有策略性对应的组织能力之经营。大学经营就其内在逻辑特征上大体可以分为产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这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大学经营策略的有机整体。下面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分析地方高校的经营策略。(一)地方高校产品经营策略大学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高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地方高校产品经营,是指高校立足地方,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地方高校瞄准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做好教育产品经营、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经营等三方面工作。 1.教育产品经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推进,消费者对教育消费的要求出现类型多种化、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这既为高校教育产品开发经营创造了巨大的、复杂多样的需求空间,又为高校适应社会教育需求不同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教育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所提供的教育产品质量、服务、甚至价格已成为决定其在教育市场上能否具有竞争力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把教育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并在教育实践中创立整套质量保证、监督规范体系;同时,必须重视教育产品特性的开发,根据教育消费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以适应市场需求。 2.教育市场开发。大学经营要求对教育市场开发高度重视,并且在教育市场调研、媒体宣传、公共关系等方面全力以赴。首先,教育市场开发必须充分重视对教育消费需求的调查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高校如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市场的需求特点,就必然会因教育产品开发的盲目性而导致失败。其次,地方高校必须通过独具匠心的宣传,使消费大众了解自己的教育产品,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教育产品,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产品能够成为教育市场的强势产品。最后,地方高校还需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开展积极有效的公关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地方高校品牌经营。大学品牌是教育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同时学校品牌也是学校经营能力、经营水平、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实施高校品牌经营战略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地方高校品牌经营要求:首先,要树立立足地方或和行业创建品牌的意识;其次,保证教学质量是品牌维护的生命线;再次,对外交流沟通、宣传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最后,利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品牌经营的再生产动力扩大品牌效应。(二)地方高校资产经营策略大学产品经营依据的是投入到高校中的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总体,就是大学资产经营的资产,对大学资产进行分层面的优化组合、配置,提高教育产品经营效益,就是大学资产经营。大学资产经营中的资产,是指高校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能够满足高校培养教育产品需求的经济资源,它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大学资产经营,是指以高校充分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利用资产要素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动态调整等方式与手段,对学校各类资产进行综合运营的经营活动。大学资产经营主要包括有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经营、人力资产经营三种形式,在大学资产经营策略中有形资产经营是基础,无形资产经营是核心,人力资源经营是关键。 1.有形资产经营。有形资产是指具有实物形态及实物特征,可以感触的那部分资产,包括土地、房屋、设备、材料债券、货币等。它是地方高校进行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大学经营规模扩大和范围扩展,都需要学校有形资产相应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优势学校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自我投资来扩大大学经营规模,而是通过大学资产经营渠道,例如通过董事会等,以产权关系和经济利益为纽带,吸引、组合其他高校资产或社会资产,壮大自己实力,形成规模经营。可采取兼并、参股控股、租赁、承包、托管等方式进行,使学校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均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学校资产利用效率。 2.无形资产经营。大学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及实物特征,摸不着和看不见的那部分资产,包括大学的品牌、声誉、现代教育技术、专有教学模式、学校文化等。它是地方高校进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无形资产之所以被称为资产,是因为它一般是与某种产权关系相联,与大学产品经营相结合,便能带来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是逐步开始成为高校生存、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产,利用大学无形资产经营获得成功,国内外许多高校都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综合运用无形资产经营中品牌经营与学校合作经营模式组合,与哈佛大学合作,用清华与哈佛的联合品牌,把目光瞄准高级经理人进行学校经营,开设高层经理研修课程;西安交大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利用强强联合的无形资产效应,举办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人才资产经营。高校的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建立适宜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是地方高校成功之本。因此,成功的高校无不为吸引人才、挖掘人才而殚精竭虑,狠下功夫。许多高校为了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支付优厚报酬。大学人才资产经营是大学经营的重要内容,说到底,人才经营实际是学校实力的经营,是学校文化的经营,应采取得力的“人文”措施等,侧重大学人力资本的运营和增加;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大学人才资产经营,就是大学人力资源开发和保有过程,因而,大学人才资产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有待于深入研究。(三)地方高校资本经营战略大学资本经营主要从价值形态进行,使得高校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大学经营效率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资本体现了两种意义:一是大学资本体现了高校投资人的财产权益,投资人一旦对某个高校投资,投资人就拥有了对该校部分所有权;二是大学资本作为产权还可以转让,因此资本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大学资本经营,是指以提高大学资本使用效益为目标,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在大学资本所有权被分解为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出资者及其代理人从高校自身发展战略出发,从不同层次上对大学资本进行运营和有效控制的一种经营活动。
它的本质是大学产权经营,基本形式是通过大学产权流动、组合和交易进行有效运营。对于地方高校资本经营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非市场的产权经营方式,由出资者或在出资者之间,不进行产权交易的联合、租赁、承包、托管和代理等;一类是市场的产权经营方式,即产权交易,主要有出售(收购)、兼并、破产、控股、参股、股份制改造等形态。无论采取那种方式,目的都是为盘活大学资本,实现资本合理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