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价值引领为方向、理念创新为牵引、质量监测为抓手、育人成效为导向,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暨党员党性研修班
——突出价值引领,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该校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院系具体落实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以思政课为内核,基础通识类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立体圈层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国家级示范中心。深入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统领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实践考察、比赛练兵等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以主题活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真正让课程内容入脑入心。牵头成立西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联合人民网打造“大思政”资源建设云平台,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探索课程思政优质资源校际共建共享共用互联网+新模式。
——突出理念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布《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性意见》,以优化结构、强化内涵、融合通专教育、融合自然人社科学、融合前沿基础的“两化三融合”为指导思想,重构课程体系,完善能力-知识点-课程矩阵,实施多元培养路径,全面提升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建设新专业(方向),制定《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科学规划学科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聚焦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领域痛点难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持续创新、实践、积累和总结教学成果,以教学成果反哺指导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3年学校1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突出评价监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以教学质量监测为抓手,坚持常态化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期中教学检查、试卷检查等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学生评教、校院级领导听课、校院两级督导专家听课、教学管理人员听课等各类评价工作,建立“多维-分类-融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引导、反馈、提高”的闭环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构建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和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依托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四精”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深化育人要素内涵升级。实施“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质量。持续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深化服务个性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规范线上课程建、用、学、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打造内容丰富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突出育人导向,营造潜心教学氛围。建立“质量第一、优劳优酬”的教学绩效分配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引导和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坚守课堂、潜心育人、争做大先生。出台《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导师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在职教师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在学业发展、专业志趣、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一对一指导帮扶,实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出台《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项举措”实施方案》,汇聚学校育人力量,推动学业困难学生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打造“校园开放日”“本科教务接待日”“教学院长进书院”育人品牌活动,聚焦专业认知、学业发展、教学政策、专业选择等学生成长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难题,为学生学业成长提供专业化、面对面、心贴心的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深度了解专业背景,结合自身兴趣和学习能力理性规划学业方向,推动构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