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抬头情况如何?课堂气氛是活跃还是沉闷?……每周二晚上,清华大学副教授梁思思上完“城市空间认知与设计概论”通识课后,都会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回办公室做教学反思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不久前,梁思思带着这堂通识课获评2022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她还获得了2023年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得益于教学档案袋,自评与反思模块给了我一个动态调整、及时改进课程的契机,陪伴我上好每一节课。”梁思思说。
为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倾向,形成突出质量贡献的教师评价制度,清华大学建立并实施教师教学档案袋制度,把教书育人的投入与成效纳入教师学术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新维度,优化评价指挥棒,推动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截至目前,已有900余位教师建立了教学档案袋,发挥了以评促改助成长的功能,师生的教学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打造教师“教学代表作”
在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25位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反思和凝练,这门课会上成什么样?
“那将会是千人一面。”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程祥钰说,每次撰写教学档案袋,都是一个帮助教师凝练反思的机会,让教师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和特色。
打开一份《清华大学教学档案袋清单》,共有六大模块18条内容,教学简历、教学数据、教学陈述、教学过程记录四大模块为必选内容,教学发展与研究、教学成果与奖励两大模块为可选内容。必选模块既涉及教学数据库等(如教学工作量、学生成绩等)刚性内容,也包括课程定位、如何践行“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等重点要求,以及学生评价、同行评估、自评等过程性记录要求。
“教学档案袋的内容,纵向上涵盖了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记录、教学结果反馈;横向上推动教师反思差距,凝聚理念、风格、特色。”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毅说。
在教学档案袋制度设计中,着重突出“三个全”,即全过程记录、全要素评估、全方位提升。
全过程记录包括教学前准备,即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理解定位、大纲讲义等;教学过程记录,即学生反应、课堂交流研讨情况等;教学结果反馈,即学生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和个人自评情况等。全要素评估,即在职务晋升评聘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投入、教学成效、学生评教情况等教学全要素纳入评价指标。全方位提升,即通过这套制度推动教师产生内驱动力与外部适当压力和助力,一方面促进教师自身反思总结不足,另一方面通过院系教学委员会和专家组进行结果反馈,帮助教师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向和措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份优秀的教学档案袋能做到数据翔实、材料完备、反思深入,将教学数据与教学理念、自评反思有机结合。”刘毅说,教学档案袋通过多维度记录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反映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集中呈现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让教学档案袋成为反映教师教书育人投入和教学质量的“教学代表作”。
完善优化教师评价指挥棒
在职务晋升中,清华大学某学院一位教师,曾出现学生课堂评教成绩“后5%”的情况,学院教学委员会和专家组通过教学档案袋,对这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综合性、全过程评议,肯定了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钻研、教学工作量方面的投入,最终给出了“教学质量总体合格”的意见,支持教师成功晋升。
这样的案例不是偶然。以学生评教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如信息量不足、主观性强、学期末打分无法及时发挥评价的反馈促进作用等。
“教学档案袋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刘毅说,尤其是针对出现学生课堂评教成绩“后5%”的教师,校级专家工作组会将教学档案袋作为重点,结合同行评价以及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述、教学反思等,全面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9年清华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后,在《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规定》中要求“在职务晋升、工作考评中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教务处配合学校整体评价改革,正式启动了教学档案袋工作,与原有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形成全面、公正、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档案袋如何发挥评价作用呢?刘毅介绍,2019年秋季学期至今,学校已实现在教师人事晋升中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全覆盖。一方面发挥院系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由院系教学委员会负责对教师教学档案袋进行考核判定,形成对晋升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基本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成立校级专家工作组,针对异议事项进行评审,并定期开展教学档案袋及院系教学委员会意见抽查工作。以抽查为基础,对于存在内容不完整、客观数据有偏差等不符合要求的教学档案袋,院系教学委员会负责督促教师完善、整改。
以评促改助教师成长
程祥钰2020年入职清华时,教学档案袋制度刚实施一年。作为青年教师,从初步接触教学档案袋,了解概念、理念、框架,到职务晋升、荣誉申请时真正发挥教学档案袋的作用,程祥钰经历了反复的“打磨”。
“评职称时,第一次提交的档案袋被‘打了回来’,要求重写。再次提交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档案袋不是资料的堆砌,而是对自己教学理念、课堂提升的思考,是梳理自己的成长过程并把这种成长呈现给教学委员会看。”程祥钰说,经过高度凝练,从求全到求精,从材料堆砌到个人成长故事、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逐渐清晰。
而在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杨祎罡看来,教学档案袋像一次体检,帮助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在梳理教学档案袋清单的过程中,找到视野盲区,凝练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特色。
“教学档案袋的重点人群是青年教师。”刘毅说,各院系广泛开展沙龙、培训等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学档案袋,帮助青年教师顺利完成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跨越,激励青年教师树立持续提高教学能力的志向,从源头上保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在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过程中,也试点使用教学档案袋,为青年教师深入反思总结、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契机和专门渠道,营造热爱教学、投入教学、钻研教学的良好氛围,让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付出能够被“看”到,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也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刘毅说,教学档案袋不是一味严管、分出教学水平高下,而是要更加全面评估和客观分析教师在育人上的投入和不足,促进教师自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放下“后5%”焦虑,鼓励和支持教师勇敢进行教学改革,真正实现破“五唯”,让教师像做科研一样做教学,循序渐进地积攒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成果,也就实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