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浅议

发布日期:2005-10-17     文章来源:    点击:

摘  要:在人类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全新教育观;转变;教育思想;三元互动;素质结构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s at the New Age

Zhao Yamin, Yang Yuxi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UST,Xi’an,ShanXi 710054)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opment of the informative society,People’s education is being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ges at the current age when our knowledge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Therefore,it is a priority task to transform our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to develop the brand-new though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Brand-new Educational Outlook;Transformation;Educational Thoughts;Three Aspects’ Mutual Influence;Quality Structure

    在人类高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在肩负21世纪富国强民的重担时,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叶之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这就是工业文明社会向信息文明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观点、学科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频率明显加快,仅仅依赖对既定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够保证一个人能够成功地适应变化神速的社会。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重要的不是灌输多量的知识(这是无济于事的),而是揭示知识的结构。要建构、把握、阐释、驾驭知识的结构,需要有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人的素质,这就是能力。能力不是既定的知识本身,而是获取和处理知识的方式。合理驾驭知识的方式乃是人们进行自由自觉地创造性活动的最基础性素质,是推动知识更新、科学革命、观念进化、社会进步的主体内在驱动力。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的教育观念开始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能力培养。然而,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并非单单取决于他的能力素质。这是因为,一方面,能力本身还只是主体内部规定的一种潜在因素,这种潜在因素要发挥出来,转化为现实的成就,还需要有一系列其它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就主观方面的条件而言,能力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程度的大小等等,还与一个人的意志力、毅力、性格、情趣等等方面的素质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能力的发挥还有一个性质、方向的问题,这就是说,能力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这就又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态度、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方面的素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加速推进,人们所面对的世界更加斑斓多彩。各种观念的冲突(保守的与激进的、拜金主义的与奉献精神的、享乐主义的与艰苦奋斗的),各种思潮的抵牾(颓废的与进取的、消极的与积极的、悲观主义的与乐观主义的、怀旧复古的与未来理想的、粉饰的与批判的),各种异己力量的压迫(竞争、失业、落弟、破产、社会强权、人际关系、自然报复),各类社会现象的薰染(腐败、名位、权力、金钱、黑势力)等等,都需要人们去面对、去评价、去选择、去承受、去适应。这样,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传授知识或培养能力的过程便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就是从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到培养能力的现代观念,再到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观念。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注重塑造人格、陶冶性情,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新精神,并且,传授知识又是围绕能力培养、人格塑造、陶冶性情而进行的,另外,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又都是为最终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新精神而服务的。

    把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的一般理解和认识。把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看成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达到未来理想境界的自由王国的前提,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对个性自由程度的不断解放,这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过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一切民族最后都要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3]。马克思、 恩格斯还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也许正是这种与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进步的一般理论相一致的,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也许正是信息社会的未来成熟性的发展,可能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憧憬的那个美好的未来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般性的形而上的和形而下的前提和条件。

    从人对人的本性和价值的认识的角度来看,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新教育观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把人看作是既定知识的奴仆;注重于培养能力的教育观把人看作是驾驭知识的主人; 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则把人看作是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完善、超越自我的一个积极进取的、不断自我发现、自我生成和自我发展着的能动主体,在此,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人,而且是自身能力的主人,还是自我发展的主人。

    二、学习过程的内在方式——知识、能   力、人格的三元互动统一运作

    注重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对人的成长,对一般的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由外部简单输入现成知识模式的过程,而是由学习者个人通过自身先已建立的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对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通过这种选择、加工处理,学习者真实体验到的知识模式已不再可能简单雷同于外部输入的模式。学习者真实体验到的知识、情感、方法、逻辑是他通过自组织化的内部加工处理的动作而不断生成着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最初的知识仅仅为加工过程提供被加工的对象性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外求习得,也可以通过对内储相关信息的回忆而获得;能力则为加工过程提供相应的规则、逻辑、方式、方法;人格则为加工过程提供意志、价值、态度、方向、情趣等方面的考虑。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最终生成的便是那种作为个体体验而呈现出来的结构化了的知识、观点、方法、逻辑、信念、秉赋、志向、情感等等。显然,这种结构化了的内容不仅是关于知识的,而且是关于能力和人格的。通过学习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人格素养都将会有所改变,并且在三种素质之间还可能会存在相互的规定和转化。如,对能力或人格的认识可以转化为知识的模块,而相应的关于能力和人格的知识模块又会反过来改变人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养,另外,人格的力量又会有助于能力的发挥和知识的增长。

    这样,我们便有理由把一个正常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知识、能力、人格之间的三元互动统一体,并且,这个统一体的运作又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普遍性背景中展开的。

    三、  全面发展人才的合理素质结构——知识、能力、人格素质的全面综合

    既然学习过程乃是一个在社会文化、社会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的普遍背景中展开的知识、能力、人格之间的三元互动统一运作体系,那么,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合理素质结构便理应由相应的渊博知识、高深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不同方面的素质综合而成。

    一个较高层次人才的知识素质可能包含若干个层次,如:一般知识背景——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一般科学常识的知识;工具性知识——数学、文字、计算机、外语等等;学科知识——或哲学的、或历史学的、或物理学的、或生物学的等等;专业知识——某一大的学科领域中的分支学科知识;相邻、交叉学科知识—— 超出主修学科或专业之外的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或具有横断性、交叉性、综合性的一些学科的知识;智能性知识——关于逻辑的、心智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的、人与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思维策略的知识。

    一个较高层次人才的能力素质也应包含若干个方面:理解能力——将从外部接收到或从内部回忆的形象的或语言的信息理解、编码后整合到内部先已建构起来的意义网络之中,并由此不断发展这一意义网络的能力;记忆能力——对接收的信息、信息加工过程,以及通过信息加工产生的新的信息进行内部编码储存,并适时回忆的能力;心智操作能力——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逻辑加工,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传统心理学中所说的思维能力,亦即认知心理学所说的"思维的信息加工能力";意识自控能力——信息接收、处理、注意、记忆、思考、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集中指向性、内部信息协调、匹配、组织的能力;信息综合与分析的策略— —逻辑的、计算的、信息模式建构的方式、方法等等;顿悟与想象的能力——产生和捕捉灵感、直觉,并由此展开想象力,获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身体素质技能——身体状况保证学习与行为的程度,以及身体操作活动的技术与能力,包括身体健康水平、书写表达、体育运动、文艺表演、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状况和能力;交往与适应能力——与环境、社会、他人协调、交际的能力。

    一个较高层次人才的人格素质也应包括若干个方面:意志与毅力——形成目的,以及为之努力的坚定性和持之恒久的程度,对困难、挫折与压力的克服、忍耐、承受程度;道德修养——自觉采取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的规范、原则和准则,有正当与非正当、正义与非正义、高尚与低级之别;价值与态度取向——基于道德评价及对相关事物现象的意义理解所形成的对不同类的事物、人、思想、观点、行为的选择、评判、对待的尺度,包括利己享受主义的或利他奉献主义的、赞同的或否定的、友好的或敌视的、喜爱的或厌恶的、同情的或摒弃的、保守的或激进的或折衷的、自尊的或自卑的等一系列心理体验或行为取向;理想与精神境界;性格与情趣。

    所以,在人类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期,注重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以及适应与之相应的全新教育体制,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全面发展的人;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具备高尚而健全的人格素质;既要成为一个有渊博知识和高尚道德的学者,又要成为具有崭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第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第6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第1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2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邬琨.《关于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