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清华生伤熊复旦生虐猫 反思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

发布日期:2005-12-14     文章来源:    点击:

近来,复旦大学一名三年级研究生半年时间内,从网友处领养了近20只小猫,对这些小猫先残害再抛弃的虐猫行为引起校友愤怒。 此前,2002年发生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同样曾引发一场争论。《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文章对这两起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进行了反思。文章介绍,刘海洋,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除看书外无其他爱好,在班里也只有一两个好朋友,平时也不和同学聊天,更没有女朋友,没谈过恋爱。而那名虐猫的复旦生,据初步了解,是个非常理性的人,情感世界比较淡漠。虽然调查刚刚开始,语焉不详,但网上那些遭他虐待的小猫照片,惨不忍睹。其心理发展之异常,其生活中人性之亏欠,可见一斑。

文章指出,两个虐待动物的大学生,也许在他们心里,熊和猫只是动物,是低等的存在。可他们没有想过,那也是生命。一个残忍对待动物的人,往往也会对人有暴力倾向。如果漠视生命并对其他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那么所谓的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文章说,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专家王玉凤的调查表明,在中国3.6亿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多万人存在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塑造全新教育观念,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健全人性,任重而道远。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治疗,这些有障碍的未成年人即使升入高等学府,也是一个个埋在土里的地雷,不知何时会在他人毫无防备的状态下一触即发。 马加爵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目前报章上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出现。

施暴者是学生,施暴对象就是自己的同学,其病态的人格和扭曲的人性,使施暴者在暴力血腥中获得变态的快慰。其间隐现的问题,足以令每个教育者内心作痛、寝食不安。 文章认为,无论教育如何发展,人性教育,即让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心理、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正常的人格,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和底线。人性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人的精神理性、健康情感,获得人生应得的快乐,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两起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以及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都将人性教育这一严肃话题摆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