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学生转专业教师就该减收入?

发布日期:2007-06-18     文章来源:    点击: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出台规定,对专业不满意的大一学生可以重新选择申报其他专业,而学生去留与教师薪酬、职称评定挂钩。

学生转专业教师就该减收入?

“你们专业有没有学生转走?有几个?”这句话近来成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师交谈中最常见的问候语。教师对学生转专业的关注程度之高,对自己专业学生的关心程度之大超乎以往。

原来,从今年3月起,浙工大之江学院首次推出“院内专业自主招生”制度:对就读专业不满意的任何一名大一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有重新选择申报其他专业的机会。依据新规定,大学教师们面临巨大的考验,学生的去留、人数与教师的收入、职称评定相挂钩,这在浙江省高校中还是首次尝试。

让学生上自己喜欢的专业

让每个学生都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让每个专业都能成为学生喜欢的专业,这是浙工大之江学院实行“院内专业自主招生”的初衷。

高考时,有的学生对自己填报的专业并不了解,有的则被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专业录取。尽管现在不少高校都有专业调整政策,但仅限于学习成绩拔尖的少数学生,且专业的选择也有一定限制,因此浙工大之江学院的“院内专业自主招生”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全院学生的关注。不过在报名统计中,并不如记者预先想象的那么“火爆”: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学生转专业趋于理性。

据悉,在今年浙工大之江学院的首次“院内专业自主招生”中,2006级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学生共205人,有135人转专业成功,其中转入一志愿专业的学生126人,转入二志愿的9人。从专业调整的情况看,转入学生数最多的5个专业依次为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学、英语和工商管理。

从旅游管理专业转到财务管理专业的俞潇敏性格内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和家人都认为他将来不适合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于是这次重新报考了专业。“两个月读下来感觉挺不错。”他很满意地说,自己的性格和新专业比较相符。

生源竞争事关教师利益

有专家指出,过多的学生自由转专业会造成学校专业结构不平衡,某些专业学生太少也会使有些教师因无课可授而造成师资浪费。难道浙工大之江学院没有这样的顾虑?

对此,该院院长计建炳坦率地说:“我们的确曾担心出现很多学生一窝蜂地涌向某几门专业的情况。后来的情况证明,没有发生预期的大波动,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引入了院内生源市场竞争机制,把生源直接与教师的薪酬挂钩,下一步还将与教师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相挂钩。”

依照该校的新规定,各分院(系)经费、教师岗位津贴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教师的职称晋升、岗级设定与所在专业学生人数多少相匹配;将来在教师职称晋升的过程中,优先推荐有特色、学生人数多的专业教师。以此把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传递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让每一位教师关爱自己的学生,并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来吸引学生。

“压力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老师说,“虽然我所在的专业还算热门,薪酬也增加了,但哪一天如果我们专业变成了冷门……所以,我丝毫不敢懈怠,不仅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站稳讲台,而且要搞科研、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只有每个老师努力了,才能真正把专业建设好,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当时很多老师都急了!”该院王斐波老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教师的薪酬有一部分以课时量计算,学生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收入的多少。如果以一个专业流失10人计算,那么原先2个班级60人就降为50人,所有为这个专业上课的老师的课酬将都会减少一个点。以讲师为例,现在他每上一堂课就比原先少5.3元,每周以12个课时计算,课酬就减少63.6元,每月将减少254.4元。其他诸如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业务经费等相应都会下降,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薪酬水平。不过,我们教师关心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成就感或是失落感,这才是关键所在。”

与教师利益挂钩能否促进教学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何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始终是一个难题。计建炳说,实施院内专业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以前,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都是学院“打包定”的,教师更多考虑的是自身成长与提高的问题,而现在“院内专业自主招生”的出台,将教师的薪酬、职称的评定等教师核心利益与专业学生人数挂钩。这就促进教师真心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教好学生,积极推进专业的改革,以特色去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允许学生院内专业调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改革的出发点值得肯定。”浙江工业大学学工部部长曹仁清说,“但要引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功能。”

另一位在浙工大任教的老教授却不以为然:“这种市场竞争机制要直接与教师薪酬、岗级等挂钩,不是太功利了吗?现在都讲和谐、讲幸福感,学生是满意了,难道就要牺牲教师的利益来换取吗?这种做法值得探讨。”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煜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种尝试值得肯定,而且从国际、国内高校的发展来看也是趋势。但学校有些特色专业或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可能在市场上就业并不景气,如果只考虑学生需求,将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供应。而且在专业的调整中,出现‘热’与‘冷’的情况,也会导致教学资源的不均衡,过‘热’可能使教学资源紧张甚至不足,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这与本意相背离;而‘冷’专业,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