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以改革促创新 严管理保质量——中国矿业大学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发布日期:2007-09-29     文章来源:    点击:

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坚持把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改革促创新,严管理保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社会、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1.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提高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其眼界,拓宽其知识面。在学术活动中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的交互式的学术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也是萌发和完善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在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可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科研工作进展,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使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我校围绕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这一目标,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1)多渠道启迪研究生智慧,不断推进创新。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在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博士研究生陆伟同学研制的“基于绝热氧化的煤自燃倾向鉴定方法与装置”、硕士研究生李允旺同学研制的“上运皮带输送机断带保护装置”获得一等奖,我校代表队以团体总分340分的好成绩荣膺全国第三名。 (2)联合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研究生教育高层论坛。我校继2004年10月联合煤炭协会在哈尔滨办全国煤炭行业研究生沦坛后,2005年12月又联合煤炭教育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煤炭行业研究生教育高层论坛,行业内很多专家、教授及研究生纷纷参加,为煤炭行业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及管理培养部门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及联谊的平台,促进了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建设。 (3)坚持一年一次的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制度。为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活跃学术气氛,促进研究生在学术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提高科研能力,我校研究生院与团委、研究生会坚持每年在全校研究生中组织一次论文报告会,并出版优秀论文集。2005年学校还面向全校研究生开展了首次“学术之星”评选活动,调动了研究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外语应用能力 (1)调整学位授予规定,注重研究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校一方面调整了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申请学位不再与英语六级挂钩;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应用外语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撰写详细的外文摘要,论文的目录、各级标题、图表的说明、结论也要用中英文对应写作。研究生院还制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英文对应写作格式的模版,同时加强了对学位论文中英文写作的审查。此外,鼓励研究生在国内外英文期刊、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2)加大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方案。①在课程设置上侧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硕士生增设多种英语选修课,将博士生课程分为学术论文写作与翻译、国际会议交流和听说三个方面;②建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难度和语速程度不同的听力材料,并作为考试的部分内容;③从综合英语的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人手,增设口语考试,建立综合英语考试题库;④采取学生评价、研究生院和外文学院听课等措施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综合英语采取集体备课、考教分离、集体阅卷,以确保教学质量和考试效果。

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导师的聘任和招生计划坚持做到五个挂钩,即与导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层次挂钩,与导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的经费额度挂钩,与导师资助研究生的能力挂钩,与导师指导研究生质量挂钩,与导师的学术道德和教书育人表现挂钩。真正使研究生导师成为研究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良师益友和经济生活的资助者。

为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学校尝试改革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模式,为学有专长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赋予部分博士生导师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经校学位委员会通过,决定在我校部分博士生导师(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导师)中试行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由博士生导师自主确定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自主选拔博士研究生。

学校还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导师队伍。博士生导师资格终身化以及缺乏动态竞争机制,不利于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为了形成“博导”竞争机制,增强博士生导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优化博士生导师队伍,提高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信电学院、环测学院、管理学院开展了具有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的副教授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先后有数名具有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的副教授招收博士研究生。 二、强化过程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除了学科点和导师的作用之外,还要靠严格的过程管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环环抓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注重招生过程中的复试和推荐免试中特长学生的选拔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是把好人口质量关。在推免研究生名额分配上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有国家级课题的导师倾斜,优先考虑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等措施,吸引优秀生源。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录取前的复试工作。在复试中,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综合素质和能力,看其是否符合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此外,我校制定了特长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选拔办法。每年从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中单独划拨一定的名额,用于选拔富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阶段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在科研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全国和省级科技竞赛和发明创造竞赛中获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科学设置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要服从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中,我们区分学科性质,按照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确定让研究生掌握哪些基础理论,开设哪些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本着拓宽培养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根据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来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校从2006年开始适当地减少了对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实行完全弹性学制,对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根据情况分别记一定的学分,鼓励学生入学后即可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把过去从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方面考核研究生业务能力变成了从课程学习、创新与实践能力、学位论文三方面考核研究生的业务能力。

3.建立学位论文三级审核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重视并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我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评审、答辩过程中建立并实行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论文指导小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三级审核制度,逐级加强质量监控。 论文抽查按照普遍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同等学力报考、提前毕业(学习时间不满三年)、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曾得到不良反映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律由学位办公室统一匿名送审。 4.严格控制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过程

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博士学位论文预审及预答辩制度。鼓励研究生论文选题投向交叉学科领域,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提倡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导师参加开题和预审,以利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公开答辩和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研究生院还自行研制了论文答辩公告系统,要求各学院及研究生应在答辩前三天将有关答辩信息输入“论文答辩公告系统”,未在“论文答辩公告系统”中登记的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校要求原则上每单元(一上午或一下午)只安排一人答辩;如安排两人同时穿插进行答辩,答辩前要做好精心准备,保证答辩效果;三人以上同时穿插进行答辩无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每单元最多只能安排三人答辩。保证论文答辩的时间,杜绝走过场。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咨询组,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尤其是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真正使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选题、开题、答辩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有力地保证了学位论文质量。

5.倡导严谨学风,杜绝学术腐败 为切实鼓励研究生进行自主创新,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自觉遵守科学规范,抵制学术腐败,我校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义完成后,必须书面报告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并对自己的学术道德作出承诺,由导师审核签字。凡论文严重违背科学规律或有剽窃现象的,定为一级教学事故,追究导师责任。(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