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将本科教学的各项投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投入的重中之重,优先保证解决本科教学和建设需要的经费,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2007年12月13日,在武汉大学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学校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掷地有声。
本科教育全国领先 如今,武大的本科教育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学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对这些依据如数家珍: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中,两支队伍以优异成绩双双获得一等奖;第二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中,3名本科生获得一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等;同时,学校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代表黄来女2007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截至目前,武大共有国家级名师8位。2007年,学校还建设了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武大共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精品课程65门。学校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制定了双语示范课程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法学、金融学、经济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哲学等专业的双语课程。目前,已建设了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专业设置更优化。2007年,武汉大学新增“对外汉语”、“核能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新专业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教育部启动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武汉大学已有9个专业遴选为“第二类特色专业”。2006年,学校有14个专业列为湖北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已申请参加2008年建设部的专业评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估,这是学校首个参加认证专业,也是全国水利类专业首个接受认证的专业。
实践教学更丰富。2006—2007年,学校共建设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部分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和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物理学、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武汉大学共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本科教育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立校之本,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办出一流的本科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建设一流研究生院,培养高素质、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硕士、博士人才的基础条件,必须坚持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校长刘经南院士说,这已经成为武汉大学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2006年10月15日至20日,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7人,对武汉大学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的结果为优秀。但是,武汉大学的师生们没有满足“优秀”,他们仍然在实践着他们的目标——让创造、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惠及每一个珞珈学子。
学校领导继续强调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多次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涉及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资源配置、骨干教师引进、本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奖惩制度等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作有关本科教学管理的专题报告,对全校教学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推进本科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工作;坚持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坚持教学工作调研和教学质量评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更加重视和加大了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在预算安排中,优先保证本科生培养经费、实验实习经费、教学改革与研究经费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实验室建设适应“三创”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改善硬软件条件,仪器设备值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增了一批专业实验室、文科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基地,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在图书资料方面,学校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文献信息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建设按计划推进,“一卡通”开始启动;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工学部力学实验中心大楼和信息学部一食堂大楼竣工并交付使用,计算机科学大楼和化学大楼扩建工程按计划推进。
实施“卓越工程”全面提高质量 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学校及时提出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实施方案”(简称“卓越工程”)。卓越工程由七大块内容组成,即“三创”教育实施工程、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工程、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工程
、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工程、开放教育与国际交流实施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工程,总投入经费1.72亿元。 副校长李文鑫教授介绍,这项工程计划到2010年建设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0个项目进入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12人进入“国家教学名师”队伍,30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试点,50门功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功课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年聘请50名国外一流大学教师来校讲授本科课程,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出国进行教学观摩、课程进修和学习培训,在本科生中每年选派500名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 选聘优秀的毕业生是保持教师队伍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武汉大学注重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学源结构,逐步提高新进教师中外校毕业生比例,2006年外校毕业生比例达到了70%。
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学校每年拨付3000多万元用于引进人才,大幅提高引入人才待遇,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于引进人才,根据人才层次和学科的不同,学校一次性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万至500万元。这些措施打破了传统的选人、用人的局限,拓宽了选才渠道,延揽了众多海内外学术精英。学校坚持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持续培养政策,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培养形式,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务部部长吴平介绍说,2006年以来,学校共举办了3个英语(PETS-5)培训班、4个英语口语培训班和3个教育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学员650余人次,并选派35名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外进修外语;举办各种岗位技能比赛,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启动后,制定了相应评选奖励措施,“师德标兵”、“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等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本科教学的关注。同时,不断创新师德建设载体,特别是征集、宣传推广“武汉大学师德铭”,推动了师德建设思路、内容、形式的创新。2007年,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武大的“师德铭”从两千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也是湖北高校获得的惟一的一等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和研修,每年从人才培养经费中拿出500万元,用于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