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江苏大学研究生培养突出创新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发布日期:2009-04-02     文章来源:    点击:

近3年连续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100%,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高校,江苏大学紧紧抓住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一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构建“软”、“硬”结合的复合载体,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与平台创新水平同步提升。

“工程的核心是实践、综合、创造,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江苏大学副校长李萍萍说,学校建立工程教育“硬”载体,将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大学工业中心为基础,学科专业实验室和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之间有机链接。这三大平台在功能上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江苏大学在工业中心重点建设了创新与综合训练模块,融入了现代工程的基本要素,构建了从机械设计制造,到机电检测控制、电子设计制作,再到机器人设计开发等先进创新训练单元,并以自助式管理的模块化形式全方位开放。学校以12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重点建设1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培养形成紧跟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支撑,尤其是重点打造了一批关联学科协同、交叉、集成的实验平台。同时,学校通过共建研究院所、技术中心、高科技园区等形式,以项目合作或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了100多家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

在构建立体式“硬”载体的基础上,江苏大学还建立了由“三大机制”构成的“软”载体,全面激活实践环节,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一是多元化实践环节的培养机制。加强实验课教学,增设了一批宽口径公共实验课程,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训练;增设生产实践环节,通过产品设计、加工、试验等实践,提高工程意识;进行研究生科研立项、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开展发明创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二是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一方面各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等统筹协调使用,不重复投入;另一方面实行全方位开放、资源共享,全校1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全部上网,供预约使用。

三是实践创新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到产学研基地进行实践的,优先评奖评优,优先推荐就业,并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该校还创建了研究生基地挂职模式,这两年到江苏东台市溱东不锈钢产业群基地进行暑期挂职的30多名研究生,就为企业解决了100多个技术难题,并申请专利3项。据了解,2008年江苏大学工学研究生人均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2.07篇,论文被EI、SCI收录数达到800余篇。2008年研究生参与专利申报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