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熊丙奇:校庆不办庆典办公益,值得提倡

发布日期:2012-06-19     文章来源:    点击:

中国人民大学6月10日正式启动了75周年校庆,期间,人民大学将不举办传统的以少数领导和嘉宾为主体、有限师生及校友参与的庆典大会,而是在校内进行“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活动等,让师生参与。

不搞庆典,搞公益,人民大学这样举办校庆,有网友认为是“作秀”。在笔者看来,即便是“作秀”,这样的“作秀”多一些也无妨。这样的“作秀”总比大学铺张浪费,大搞排场有价值得多。

今年早些时候,南京大学举办110周年校庆,学校宣布校友接待“序长不序爵”,这一方式的变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这一接待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撼动当年的大学行政化,但大学有这样的意识,已是进步。而相对于南大的“序长不序爵”,中国人大做公益迎校庆,有更大的进步意义。

通常来说,大学校庆应该有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校友欢庆,回到母校,重温师、同学情谊,二是反思学校办学的问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发展的方向。国外大学校庆,往往就围绕这两大主题。去年笔者去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加150周年校庆活动,发现该校的校庆主题,就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学校举办了建校150周年成果展,在成果展展出的150件展品,全是MIT学生的发明,既有雷达、第一台实时计算机、第一个人造假肢、更好的天气追踪系统、晶体管、频闪摄影,同时也有各种毫无实用价值的怪异发明。这种展出风格,确实比较符合MIT的“书呆子”气质:“严肃”的校庆,照样可以展出这么“荒谬”的“发明”。但是,MIT的“书呆子”们知道,所谓伟大的发明,很可能就孕育在“荒谬”之中。

近年来,我国高校十分热衷举办校庆,其意图是通过举办校庆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同时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所以,校庆的排场往往搞得很大,校庆的主角,不是师生,而是官员,不是每个普通校友,而是一些有身份的校友,这样的校庆,显然已经变味。

据报道,人大的校庆的形式将非常简朴。校长陈雨露说,人大已举行了第一项活动“关爱师生基金”校庆义卖。义卖善款将用于支持“关爱师生基金”,为身患重症疾病、遭遇意外伤害或遇到其他困难的师生提供援助。“这样的校庆活动体现的是公益性,以及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参与。”这就让校庆充满关爱师生的气氛,也把校庆真正办为师生的节日。这可以增加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也改变社会对大学的认识。与国外大学校庆相比,虽然我国大学校庆的反思色彩还不浓,但在回归校友的节日方面,已有改善。

如何举办校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我国大学意识到以前校庆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变,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化还远远不够。不管是南大的“序长不序爵”,还是人大的公益校庆,都是积极的变化。可是,如果变化仅止于此,就难免作秀的嫌疑。

另外,从大学的健康发展看,我国大学必须认真分析办学的得失,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办学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包括大学的行政化、功利化、同质化、空心化等。只有直面大学的问题,推进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才能让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提升,赢得社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