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一个学者可能十几年都默默无闻,十年磨一剑,最后一鸣惊人。但中国目前的创新体制、科研管理体制等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高校下硬指标,每年出论文,3年一大考;若3年没成果,即使学校不下“逐客令”,也会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袁持平
《瞭望新闻周刊》【2013-7-21】
中国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不需要更多的只会用论文来炫耀他们有多聪明的毕业生,中国需要的是更多训练有素的工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西部能量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王强
Nature【2013-7-23】
科研人员要理性回归到科研活动中来,知识创新是其本职工作,为人类创造知识财富是其人生的最高追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高明
《中国科学报》【2013-7-23】
以诚恳待人,以勤劳补拙,以简朴度日,心怀祖国,汇聚众人之志,才能完成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梦恕
《中国科学报》【2013-7-26】
和非科学圈的人讨论科学很重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原来科学家们也是正常的人,我们做的事是有趣、有创造性且重要的。
——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教授 阿希妮·M·唐纳德
《中国科学报》【2013-7-26】
我认为有必要、有条件研究的课题,一旦入手,不轻易放下,不见异思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王淀佐
《人民日报》【2013-7-28】
互联网出现之前,每个人都要提笔写信,信中往往会说,“来信收到,见字如面”。可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写信不提笔了,用字都是“黑、宋、楷、仿”了,再也没有人说“见字如面”了。
——北京大学计算机所教授 肖建国
《中国科学报》【2013-7-25】
我们是公立大学,这意味着我们是公众建立的,也是为公众建立的。学校不是我们的,而是所有人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国际学生招生官 Tim Ravey
《中国青年报》【2013-7-26】
随着动物从啮齿动物进化到猴子再到人类,形成虚假记忆的倾向性可能逐步增加。这些丰富的心智活动使得我们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物种,没有它们我们不可能有艺术或者文化。但我们也要因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学教授 利川根进
凤凰网科技频道【20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