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最终要看教育出来的人是不是世界一流。国际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衡量一流高等教育其实用不了煞费苦心地选拔未来的建设成的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就像一国足球水平由一国足球人才决定,不是由一流球场草皮,一流俱乐部来衡量。巴西是足球强国,可巴西的球场和俱乐部可不是世界一流。是不是足球人才,拿到世界转会市场衡量一下,高下立显。是不是顶尖人才,让世界专家来评判。中国足球比教育说起来还真是一对好兄弟,两者差不多一起开始改革,都是今天一个计划,明天一个工程,结果都是让国人唉声载道,又难以割弃。可现实就是怎么越改水平越低!
现在双一流的目标是2030年若干双一流实现。别的不说,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能拿多少?不拿十项八项,总不好意思说你一流吧!现在看只有一项,还是一个长期在国内学术界边缘化,也没什么头衔的女科学家得的。时间够嘛?我看没有历史经验说十来年就能够做到的的。足球改革背景下,十多年就让他们拿几个世界好名次,不现实!不如让他们在亚洲先立足再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跟东亚比起来还未必敢说领先,北大清华敢说比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的名校实力强吗?
其实历史上中国倒是有一个叫西南联大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靠着师生共同的努力,为国家撑起了教育的一片天空。他们当时虽不能说全面一流,但少数学科,如文史哲绝不会让外人说三道四,培养出的学生,则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与世界竞争的主力军。
反观当下的双一流目标虚化了核心评价标准,最终考核的标准无非是拿着西方有限的学术标准来量自己的身段,难以实现主体价值的全面精准评价。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成难不成像足球宣布建成世界一流球场,一流俱乐部吧!足球无非是体育游戏,输了还可以再来。可人才教育可要与社会需要充分绾合,才能保障民族国家全面复兴大计。
我认为世界一流的教育的顶层核心设计体系要围绕学生主体对教育是否满意,是否让学生感到教育起到了提升他们生命质量的作用,世界人才市场能否认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输出质量。然而现在的趋势是条件稍好的学生为了提升未来的职位规划前景,一般会选择留学升造,国内大学教育成了跳板,再花大把的留学费用让西方大学一流大学教育再训练与再认证,成为最终的教育诉求。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办大学教育结果成了西方大学的预科班,这样反复折腾,徒耗社会累积的财富与学生的大好光阴,从出发就开始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
因此要想真正的教育复兴,成为世界一流,非是礼聘到世界一流教师与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教师不一流就该到世界上找一流的来,不该国内高校费数千万上亿的重金四处挖自己评出的各种头衔的学者。就像国内每年虚高的足球转会市场,在世界上不入流的国内球员可以拿到世界薪水,真到了国际大赛,就立刻原形毕露。同理各学科的大腕在世界上有地位嘛,能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准嘛,恐怕连文史哲都肝颤,更不必提社会自然科学!怎么办?世界一流足球俱乐部要开高额薪金来找一流主教练或团队。里皮是中国二十多年足球改革第一次礼聘到货真价实的世界一流教练,带队后的各方面表现证明什么是物有所值。任何事情,真的按规律来操作,才能渐渐看到成效。
一流的学生也要立足世界眼光来选拔人才,不是闭门造人,能不能把世界一流的学生吸引到我们国家的大学来读书,刺激,激励,带动我们国家的学生去学习知识,去比较自身的差距,争取一流。好比足球俱乐部斥巨姿引进一流球员,目的是带动本国球员的水平。全球化世界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需要中国有更多的世界级人才,窝里横,难以经受世界级挑战。道理与足球一样!
此外更需关注基础教育的质量。目前中小学应试教育问题还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就好比足球青训的工作不扎实,输入到成年队的基本功扎实的球员少之又少,还怎么到国际上去竞争,就连亚洲都是二流半。只能是内战内行,外战一败再败。大学教育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只有中小学教育做到教师一流,学生一流,才可期望未来有大量储备人才到大学里再升造。
如此看来,这一轮从国家到省里的双一流教育改革其伊始便在目标虚化,抓不住核心问题的前提下强干硬上。如此下去,徒耗国家元气,长远看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倒是需要足以隐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