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的粮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使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生活日益美好。煤炭当今世界一次能源中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在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95%以上,占世界的11.1%,预计到21世纪中叶,煤炭仍将占一次能源需求比例的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至为重要。因此,发展能源科技,开发和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重点高校以及国家,“211工程”重点资助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就承担着发展中国能源科技,培养能源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
煤炭是20世纪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也是我校20世纪的主要方向。我校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就是洋务运动“开矿山,兴学堂”的产物。从焦作路矿学堂、焦作工学院到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再到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走过了近一世纪的艰难历程,今年,我校将迎来九十华诞。回顾学校九十年发展历程,可以这样说,本世纪初焦作路矿学堂的兴建,是中国现代矿业教育的开始,翻开了中国矿业教育的新篇章。九十年来,学校以煤炭为主要方向,致力于能源科技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引起了采矿方法、采矿技术的重大变革。学校的发展,记载了20世纪中国矿业教育的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煤炭科教事业的历史。九十年来,学校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60000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出了煤炭系统第一位硕士、博士,诞生了国内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第一个干法选煤厂、煤炭地下气化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同时诞生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钱氏“砌体梁”理论、陈氏“有限变形理论”以及“岩石力学分形研究”等理论体系和方法,其中近4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崛起和矿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也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历史时期。目前,学校的学科专业已从创办初期的采矿冶金科、土木工程科,发展到拥有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矿井建设到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等在内的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基本覆盖了采矿工业的各个方面,人才培养则覆盖了从普通本专科生到博士后的所有层次。现在,学校共设有8个学院、12个系、34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15000余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71名,正副教授600余名;有2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5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994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为我校地下气化题词。1996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吴邦国副总理视察了我校水煤浆制备技术。1997年,学校正式被批准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成为27所国家首批专项投资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此后,教育部又批准我校设立北京校区,这样就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新格局,为学校面向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今年10月9日,在建校90周年之际,我校将隆重举行庆祝活动。特别令人兴奋的是,江泽民总书记5月18日已为我校90年校庆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总书记的题词,指明了中国矿业大学的办学方针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据此,我校确定了21世纪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定位,办特色,办品牌。21世纪,中国矿业大学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定位必须要高,特色必须鲜明,品牌必须过硬。作为国家“211工程”投资建设的重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必须是教学、科研型的学校,教学必须保证质量,科研必须上水平,同时必须是培养研究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人才,以工程型人才培养为主。特色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我们的特色是大采矿、大矿业,即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机电、控制、信息结合起来的高科技层次上的洁净能源的生产、开发、消费和管理。办品牌,就是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学校必须面向市场经济,形成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办出过硬的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社会竞争力。
众所周知,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实现全球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此,21世纪,能源科技发展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在传统能源上,开采方法要实现新的突破,消费利用上要向洁净能源、终端消费的能源转变;另外就是实现能源仅作为燃料使用向作为工业原料的多元化应用上的根本转变。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因此,围绕这种转变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高产高效高安全的高新技术、洁净能源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以及相应的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目前,矿大在水煤浆技术、干法选煤技术、放顶煤技术、地下气化技术 、矿山机器人技术以及有关的基础研究方面是领先的,下一步,要加大利用物理化学、煤化工的方法进行煤的转化的研究的力度,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把煤炭从一次能源转变为洁净高效的二次能源、三次能源、终端消费的能源以及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把现代高新技术用于传统能源的开发、开采、消费和利用。还要加强对海洋资源以及海底采矿问题的研究,同时加大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必将迅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能源科技,改变长期以来依靠消费资源、增加能源供应来维持经济增长的状况,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护环境,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总书记“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的指示,为我校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以校庆为契机,回顾历史,振奋精神,展望未来,再创辉煌,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把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矿业大学带入21世纪。
(作者系四川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