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省域高等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使命增强、诉求多元的外部压力和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内在责任,迫切需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评价发展自然成为一个重大命题。由辽宁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国瑞研究员主编的《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一书就是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再次拓展和又一力作。
本书聚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主题,结合省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效分析了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之间的动态关系,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揭示了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研究凝练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评价的体系和模型基础上,分别在省域新建本科院校、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工程院校、高等农业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等不同类型院校进行了卓有特色的实证研究和具体评价。本书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评价体系成果,也是教育智库所凸显的“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如下3个特色。
1.注重研究范式转变,突出研究成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研究范式上,本成果力图实现由单维向度谋略向纵横战略策划转变,由个体智慧研究向群脑、智库群的集思广益转变,由经验型推理式的传统思维方法向现代研究方法转变,以及由简单的短期对策分析、直接性效果评估向谋求渗透性长期影响、超前性的预案设计转变。该书内容能够从就教育论教育、简单比较和一般性归纳演绎等研究模式中跳出来,转向多维度、多因素研究,加强了对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概念内涵、指标和标准的诠释,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高等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该书重点突出了实证研究,规范使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测量与统计分析、量化分析和调查研究方法等,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信力。
在组织模式上,课题组着力破除了低水平组合、低效率运行问题,加强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聚焦主题,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成果的前瞻性、战略性以及针对性、操作性。
2.加强协同攻关,汇聚和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特色研究团队。
研究历时3.5年,汇聚了5个省级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团队和7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力量,组建了12个专题研究组,先后组织了6次阶段性研讨会,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在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形成了具有省域特色的高等教育科学评价体系雏形。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课题组着力推进大团队建设,努力建设有规范、有标准的基础数据库;重视大数据收集、开发,增强研究人员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的研究能力,推进研究范式的转变;注重发挥教育智库的水平评价、问题诊断、趋势研判和战略预警四大功能,按照“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大样本”的要求,形成了对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系统化的解决思路。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省级教育研究机构视域狭窄、方法单一以及就教育论教育的问题,同时打破了部门壁垒,探索了科学研究的柔性组织管理模式,以项目为核心凝聚队伍,解决了力量分散、画地为牢的问题。
3.强调评价技术创新,增强了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能力。
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是对省域内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状况进行的综合分析,包括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承担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研判、态势预测、问题诊断、动态预警与对策调控等功能。而高等教育评价方法技术作为解决高等教育评价问题的手段,对评价目的的达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技术创新上具有一定突破。
一是基于大数据平台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大样本数据监测的探索。项目运行中,尝试应用区域教育决策发展支持平台,对省域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数量变化和流动、各级在校生的数量及比例、毕业人员的流向、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等指标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对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等数据进行获取,进而了解现实发展状况、推测未来发展态势,增加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是根据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特点进行指标跟踪与动态监测。根据省情和院校特点,设计了具有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围绕着科学发展的内涵,既包括传统统计指标也包括重新设计的折合性指标、指数指标等,研究成果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动态跟踪与监测,为今后省域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发展思路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综合运用和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技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广泛借鉴经济学、社会学、财政学、人口学等各学科相对成熟的模型和技术开展研究。本成果分别借鉴了PESTEL分析法、SWOT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动态GM模型、层次分析法等对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和现状进行了评价,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CiteSpaceII软件、统计学中的SPSS软件和yaahp软件、经济学中的Eviews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中的GIS软件等对相关系数和权重等进行测算,多学科多角度进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评价,既能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也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融合。
总之,省域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交汇处和聚焦点,对上具有承载和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责任,对下承载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目标的根本任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在特定区域空间细化和具体落实的承载主体,加强其发展水平评价和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作为一部以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诊断、趋势研判和战略预警为目的的学术著作,在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借鉴性和值得推广之处。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