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校速递 - 正文

“大思政”:让立德树人既入脑又入心

发布日期:2019-04-17     文章来源:    点击:

凡是上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陈建平课的人,一定对他的“上课礼”印象颇深:他先给学生鞠躬,之后学生还礼,再开始上课。

三十多年来,陈建平每次上课前都重复着这个动作,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一届又一届学生对尊师重道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

“陈老师不是思政课教师,但我相信,他几十年的坚持,发挥着最好的思政教育的作用。”该学院党委书记冯绍红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个人能走多远、飞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内在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形成依靠的是立德树人,而潜移默化无疑是使思政教育既入脑又入心、落实立德树人最为深远的方式之一。

最近,南航航空学院召集30多位老中青教师代表,共同研讨立德树人工作。如今,该学院正逐步形成“大思政”格局,调动所有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坚持三全育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航航空学院院长高存法表示,立德树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对高校来说,则是其根本任务。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航航空学院教授郭万林所言,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存在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修养缺乏认同感的现象,“因此,需要大力加强立德树人的理念”。

产生他所说的这些现象,是有依据可循的。

长期以来,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或者幼儿园,更多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教育,即成才教育;与之相比,素质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略显不足,成人教育更是相形见绌。因此,常常有人用“高分低能”来抨击大学生徒有知识而无能力,进而揶揄高校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

在高存法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知识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而没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或者说无法适应社会甚至给社会带来麻烦,那要知识又有什么用呢?”他指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人,首先要能够适应社会,其次是能为社会做贡献,而到了做贡献这一步才需要知识。简单来说,知识是一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支撑,但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个前提。“我们要改变这种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做人教育的现象。”

对此,南航航空学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学院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努力做到真正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冯绍红说。

比如该学院要求,所有老师都要积极深入学生,传递正能量与正确的价值观;入学之初便开展价值观教育,毕业时还要召开毕业生座谈会“送一程”,比如组织学生党员走进航空航天馆重温入党誓词,担任志愿者;在本科生中实行班主任制度,在研究生中实行兼职辅导员制度等。

方式要接地气

目前仍有不少高校仍然把立德树人的重任主要放到思政课上面,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的确如高存法所说,立德树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如果在中小学、幼儿园都不重视,到了大学,学生的价值观基本形成了,再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思政课,自然无法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另一方面,立德树人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政课流于形式,所授内容流于表面,大多数学生来上课,不过是为了拿到不得不拿的学分,学归学、考归考,课程结束后,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就此,该院教授裘进浩举了个例子。

他儿子今年读高一,最不喜欢的就是政治课,同学中也鲜有人喜欢。询问原因得知,“政治课老师讲的内容跟现实差距太大,感觉不真实”。

“高中生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学生呢?”裘进浩说,立德树人是一种更全面、更立体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一门思政课上,要讲究方式方法、接地气。

而南航航空学院立德树人的一大特色就是开展课程思政,即有别于只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价值观,将其立德树人与具体的每一门业务课程相结合。就此,南航航空学院教授胡俊辉给出了自己的例证。

他教授一门名为《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学科拓展课,大概由于这是选修课,所以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并不用心听讲,而是埋头于其他事——玩手机、写其他课的作业或准备考研。这时,他就会告诉学生,虽然是选修课,但对于专业学习仍然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待任何一件事,我们都应该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不是敷衍了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比如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到我们实验室,当时我的一名博士生在没问对方是谁的情况下,就让其把东西拿走了。后来我就批评他要有责任意识,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胡俊辉说。

正像郭万林所说的,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朴素道理、真情厚爱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学生其实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但知道归知道,能否践行则是另外一回事。

“说实话,有时引导学生就像隔靴搔痒,难以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该院教授邹鸿生说,“我认为换位思考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以他教授的《创新设计项目管理》课为例。他强调,创新设计不能抄袭,为此,他假设自己投资5亿元开发某产品,作为项目执行人员的学生则剽窃了另外一家公司的产品。最后追究起法律责任,他毫无疑问会损失数亿元资产。这时,他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投资方,情况会如何?此时,学生就会明白,抄袭是创新设计中的大忌,也是做人的大忌。

当然,除了邹鸿生所说的换位思考,郭万林还提出,教师要有真爱教育、真爱学生的情怀和境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而这可以说是有效开展立德树人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对此,南航航空学院确定了一项制度,即每学期召开一次针对青年教师的专门会议,充分发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在立德树人中的榜样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律,提高个人修养。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文化建设,从理念、制度和环境三方面为教师们坚持立德树人注入持久动力。”冯绍红说,比如在理念方面,凝练“三风一训”,即院风、教风、学风和院训,将教风确定为“严谨治学、立德树人”;在制度方面,出台激励措施和约束措施,规定哪些是绿色通道、哪些是负面清单,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等,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教学环境。

此外,南航航空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签订了《航空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通过建立联络机制、分享党建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携手打造“大思政”格局。同时,航空学院决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支持和理论指导下,组建航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思政教育既入脑又入心,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