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形势政策 - 正文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高校办学的十二大转变

发布日期:2005-05-17     文章来源:    点击:

  1、在办学体制上,正由过去单一政府办学转变为政府办学和社会办学并举、多渠道投入的新体制。高校越来越重视自我发展的能力,政府也将会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实现政事分开,把大学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2、在招生就业上,已由过去一切按计划办学转变为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来办学,学生实行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也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3、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将逐步实行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分类管理,彻底打破终身制、身份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和任期制。随着聘任制的实行和职工养老保险、公费医疗、住房的社会化,教职工单位所有的管理方式将变为社会所有的管理方式,学校将逐步建立新的社会化的“用人”机制。 4、在分配方式上,将从过去的固定工资制转变为充分体现个人水平、能力、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贡献的结构工资制,进而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将逐步转变为学校自主分配;将逐步取消单位“福利”,水、电、暖、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补助将由暗补逐步进入工资实行明补。 5、学校管理将越来越注重效率和效益,越来越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追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益。 6、后勤服务系统将与学校事、企分开,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服务商品化、管理企业化。后勤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资产运营,建立新的后勤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从“大学办社会”到“社会办大学”的根本转变。 7、创办和发展校办产业的目的将不再单纯为了职工福利搞“创收”,而是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产、学、研结合。校办产业将由过去事、企不分的系办、院办、校办转变为事、企分开的法人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办成社会企业;将由学校自己办企业转变为发挥各方优势,联合社会力量,按照股份制的形式联合办,并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8、学校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方式方法等都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教育质量将成为衡量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志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教育教学工作将更加注重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重视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9、科研方面,将越来越重视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越来越重视学科、院系之间的合作与社会的联合,在抓好科技创新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开发和产业化。 10、学科建设上,将更加注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学科建设,传统学科在创新中形成新的优势,新兴学科在创新中办出特色;学科交叉和学科的融合发展将越来越快;学科建设的落脚点不仅是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更加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 11、学校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最终实现机制管理和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 12、各类高校将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科院校向多科性发展,越来越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办学特色。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如果我们仍停留在过去那种思想观念、那种办学思路和经验上,就很难解决现在学校所面临的新问题。要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更新,知识产业的概念、教育大市场的概念、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品牌意识都要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都要增强,只有思想认识有了提高和统一,才能真正实现行动上的一致。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高校要更快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缺资金,也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和观念,只要我们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就一定能有新的思路和更好的方法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一定能够开创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