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形势政策 - 正文

交大邀成功人士导航80后大学生“如何取舍”

发布日期:2007-12-13     文章来源:    点击:

韩寒、李宇春……80后中的公众人物令出生于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在争议中成长;写书、唱歌……看似多样的人生选择与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互相交织,又令80后这个族群很容易无所适从。在不久前上海交大启动的第五期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中,记者注意到,“如何取舍”已成为现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指导的问题,而50后、60后、70后的成功人士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师。

旅游形象大使的烦恼

成为上海市旅游形象大使,是很多女孩子的美梦。但是,当上海交大的胡姗姗摘得2006年上海旅游形象大使桂冠之后,烦恼却不期而至: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学业繁重;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社会活动频繁,鱼与熊掌如何兼顾?

胡姗姗的烦恼,公众人物频现、社会活动丰富的80后族群中并不少见,也并非没有人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迷失方向。作为胡姗姗的人生发展导师,李春杰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了她的烦恼,每一次发现她由于参加活动而缺席课程,就会发短信提醒她要摆正心态,以学业为重;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向学校、学院的有关部门呼吁减轻胡姗姗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在导师的及时提点下,胡姗姗成为了上海交大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全方位发展人才的范例。

“有用”不该成为取舍标准

在交大的第五期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的启动仪式上,不少学生都用“迷茫”来形容自己。一位理工科女生颇有些苦恼地向当天前来参加启动仪式的导师提问:“我喜欢读《红楼梦》,喜欢读文学作品,可是当别的同学问我‘看这些书究竟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另一位男生也表示:“面对社会,我们有太多的选择,究竟做哪些事才是有用的?”

记者了解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的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中,类似于“……有没有用”这样的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交大团委书记刘玉祥表示,庞大的就业压力和过高的社会期望,容易令80后产生浮躁,对“有用”、“成功”表现得过于敏感。

所幸,在大学生发展导航计划中担任导师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都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往往会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取舍标准。交大学生孟婧告诉记者,中科院院士李家明是她的人生发展导师,“李院士用物理之美把我引入了科研道路,让我懂得了科研要耐得寂寞。”

代际沟通培育宽容文化

个性、另类、迷失、叛逆……这些原本在很多人头脑中定格的80后的形象,并不是这个族群的全部。记者了解到,从2002年团市委发起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以来,不少担当过导师的50后、60后、70后,对80后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但80后对理想的追求并不逊于任何一代人,他们所缺乏的仅仅是经验。交大第五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的导师,浩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国辉告诉记者:“我们的失败、挫折、成功经验,就是学生们最需要的人生教材。”

曾经担当过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市级导师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表示,邀请50后、60后、70后中有着丰富社会阅历和生命感悟的优秀人士担当80后的导师,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代际的互动沟通,培育更为宽容的城市文化,于青年的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