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资料 - 专家论坛 - 教改纵横 - 正文

专业硕士:穿新鞋走老路?

发布日期:2013-03-26     文章来源:    点击:

专业硕士的前世今生

从服务于在职人员深造,到全日制培养,专业硕士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已达到39种。按照教育部的计划,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

说起专业硕士,人们并不陌生,耳熟能详的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等等。我国从1991年开始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在职人员学习深造的重要途径。虽然20余年间,专业硕士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真正进入广大考生的视野,却是在2009年。

这一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虽然名称上只多了“全日制”的定语,但是无论在考试时间、学位授予和培养方式上均与在职的专业硕士明显不同。

从各校招生简章上看,除去对考生工作经验没有要求外,全日制专业硕士拿的是毕业和学位“双证”,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有统考科目、有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报考程序和时间与传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同。由此看来,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设立,属于对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进行的一种细分,由过去单一种类,变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类。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延明告诉记者:“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教育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情况的重要举措。”

孙延明展示了广东省从1981年至2008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记者看到,上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研究生去向为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单位,而目前这一比例下降到10%多一点,现在70%左右的研究生毕业后会进入工业和商业部门工作。“这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孙延明说:“欧美国家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将原有的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和专业两种类型,学术型维持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型则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培养。目前,美国的专业硕士比例在55%以上。”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为此,自2010年以来,每年都要求“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要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已达到39种。从专业来看,金融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税务硕士等都带有浓厚的“应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