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对改革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制度创新应是全方位的,其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是重要的,学制改革则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追根溯源,多是形成于现有学制的基础上。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制改革作深入的研究,提出“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高教学制改革渐显轮廓
所谓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或学校系统,是由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而成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走向近现代化的进程中,近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实施功不可没。现在,当我们追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时,需要认真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制体系。
首先应当承认,学制作为一种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任何学制的产生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要求的体现,反映出主办者办教育的基本宗旨、指导方针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一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较之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学制改革总是相对缓慢得多。但是,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诉求发生深刻变化时,学制的改革就显得很紧迫了。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此学制后被称为“新学制”,以区别于解放前的学制,并奠定了新中国学制的基本格局。自此之后,我国再也没有正式颁布过新的学制,虽然其间出现过一些修订,但制订学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没有变化,学制的基本体系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院校合并与规模扩张、民办教育的兴起、终身教育的发展,等等。这一切都使得高等教育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学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高教学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高等教育学制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
尽快出台分类指导政策和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 学制建设涉及教育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分类及定位问题。分类,涉及层次和类型的认定;层次和类型的认定,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结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并以多种层次、多种类型构成合理化的结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却没有形成相应的多样化结构,而“升格风”、“综合风”等盛行,单一化、趋同化倾向严重,大家争奔一条路——拼命往综合性、研究型、学术型的路上挤。这就造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局面,与社会多样化需求严重相背离。
对此,教育部门前几年就提出“分类指导”原则,但收效不大。个中原因,有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也有一些评价、考试的负面导向,特别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高教法》仅笼统规定:“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统计分类上,高职院校与专科合并在一起,统称为“高职高专”。如果“专升本”之后,通常也就不称其为高职院校,而认为已是一般普通本科院校。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许多学者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分类研究。
理顺各个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与高等教育各系统的定位与衔接密切关联,从整体上构成了高等教育学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为此,改革学制还须理顺高教各个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现行学制基本上是“单轨制”,造成高等教育单一化、趋同化。学制改革就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指导思想上要变“单轨制”为“多轨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其次,要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一定的区分子系统和梳理工作,如可将整个高等教育学制系统区分为普通本科教育系统、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研究生教育系统、继续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等,进行类型和层次的细化研究。总体原则是促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使每个系统渠道畅通,给人的发展更多的空间和选择。大体说来,涉及如下专题:
——本科教育系统。我国传统的本科基本上是单一的理论型本科,进入大众化阶段,单一的、学术取向的本科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构建多样化的本科教育系统,如何使本科教育以多样化的成份、多样化的特色,构成合理的结构,是研究的重点。
——研究生教育系统。当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不再是单一的学术取向。如何进行分类取向,研究生教育是否都分为学科型与专业型两类,硕士和博士两个不同阶段的学制年限,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与博士阶段的衔接问题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在大多数国家是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高中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社会认同度不高。因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政策上的倾斜,成为特别的需要。
——教师教育(师范教育)问题。长期以来,师范教育无论在高教还是中专教育中一直是一个相对单独的系统。新的发展时期,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仍是重要问题。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发展也一直争论不休,师范教育是否有必要建构单独的系统,也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如何建立“立交桥”问题。在学制建设中,保障“渠道畅通”应该是一条重要原则,建立“立交桥”,合理导向十分重要。例如,在普通高教系统中,也存在研究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问题,两者应该如何沟通;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系统与普通高教系统也需要进行沟通,等等。
建立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学制体系。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进行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建立一个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相互贯通的高等教育学制系统,有助于高等教育活动的有序运行,有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作者系厦门大学教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