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具有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和作用,考试工作历来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最终都能够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是把握课程教学质量的总缰绳,抓好了考试环节,就等于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于建立适应高等教育管理规律、适应高校教学与管理现状、适应课程特点和性质的考试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针对传统考试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学校课程教学和考试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考教合一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考试主要采用的是考教合一的考试模式,即由任课教师包揽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试卷命制、阅卷、计分、成绩分析等全部环节。这种考试模式具有命题针对性强、教师自主性大、组织灵活、讲授与考试结合紧密等优点,但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很多的弊端。
在命题方面。任课教师更多的是根据个人实际讲授内容进行考查,而不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不同任课教师之间,在试题的题型、覆盖面、难易程度、题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致使不同教学班之间学生考试成绩的可比性较差。少数教师出于各种不正当的动机和原因,在考试中有意“放水”,考前划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变相地透题、漏题,使考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水平。
在阅卷方面。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熟悉程度、亲疏关系,容易影响学生成绩的客观评定。少数教师出于各种动机和原因,阅卷时降低评分标准,人为地控制分数,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高分。 在组织管理方面。由于任课教师包揽了考试的全部过程,学校职能部门、学院难以对考试组织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少数教师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考试环节,不能按照学校考试管理的各种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比如,监考不严,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卷分析敷衍塞责,三言两语了事,等等。 尽管这些问题只在部分教师身上存在,但却严重影响着考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严重制约着考试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严重妨碍着教、学、管三方面工作的持续改进,迫切需要我们探索新的考试模式。
考教分离能提高考试的公正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出现了考教分离,即是把课程考试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剥离出来,相对独立地组织进行。考教分离的总原则和特点是,任课教师不参与或不直接、不单独参与考试过程。比如:在命题方面,或聘请校内外非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命题,或由非任课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从试卷库中抽取试卷,或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卷;在阅卷方面,或由任课教师、非任课教师集体流水阅卷,或委派非任课教师阅卷;在考试成绩统计分析方面,以学院统一组织非任课教师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为主。 实施考教分离最基本的意义,在于很好地“屏蔽”了各种不良因素对考试的干扰,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进而更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功能和作用。 有利于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实施考教分离,考试结果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教师教、学生学和管理人员管的效果,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体系,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学、管三方面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管和以考促改的考试目的。
有利于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近年来,高校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在执行中,往往缺乏一个客观、准确、公正的,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标准和依据,致使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实施考教分离,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依据,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各项政策措施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得以加强。
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长远利益。实施考教分离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能够使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得到彰显和肯定,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激励他们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同时,实行考教分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投机心理,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实施考教分离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教师队伍规模迅速扩张,青年教师数量大,部分教师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整体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目标不明、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学风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已经上升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教师、学生的自我改变和提高是不现实的,从管理上,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引导和督促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与学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实施考教分离应采取综合措施 实施考教分离不是单纯的考试模式改革,而是一次涉及考试观念、组织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改革,它面临着很多现实困难,比如,在教师和学生方面,习惯于传统的考试模式,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考教分离会非常不理解、不适应,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在管理方面,面对更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有些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和做法。为此,实施考教分离必须针对高校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明确实施考教分离工作的基本原则,制订实施考教分离工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实施考教分离应遵循科学、规范和实效三大原则。首先,考教分离要以科学的质量观和考试观为指导,要从命题、阅卷、结果分析与处理等各考试环节入手,使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更好地发挥考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杠杆作用。第二,考教分离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组织管理环节作出更为科学、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第三,实施考教分离要充分考虑教学管理和考试工作的现状和条件,按照“分类、分步、分级”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原则上,教务处主要负责制订考教分离计划、实施细则等,组织覆盖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考教分离工作。学院主要负责配合教务处做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考教分离工作,同时负责本学院专业课、选修课的考教分离工作。 实施考教分离,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障:
思想保障。考教分离最终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和参与程度。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实施考教分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教师明白,实施考教分离,决不是有意为难教师,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遇;要使学生明白,这项工作最终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应全力支持和拥护这项工作。
组织保障。实施考教分离需要我们在考试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进一步健全各级考试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特别是学院要充分发挥考试工作的主体作用,选定充足、精干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考教分离工作小组,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力量,切实承担起和组织好各项考教分离工作。
经费保障。实施考教分离,命题费、考试材料费、阅卷费等项目支出明显增加,为此,学校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保障考教分离的正常运行。同时,学校要划拨专项经费,资助考教分离的研究工作,推动考教分离课程的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奖励考教分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政策保障。应制订相应的政策,真正把考教分离与课程建设、教研教改、评聘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学生考试成绩真正纳入人事分配制度中,把考教分离组织工作作为学院年终考核、教学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作者系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陈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