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盛连喜已经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委员。在东北师范大学,盛连喜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积极探索学术权与行政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
记者: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很多高校青年教师不愿意当教授,而是愿意当科长。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盛连喜:高校是一个学术单位,而不单单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现在令人堪忧的是,高校有官本位蔓延的倾向。因为有了一定的行政权,就有了一定的资源分配权和占有权。
对高校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教育战线应该形成符合教育战线自身的管理办法,不应该简单用行政办法对待教育管理。
记者:最近各界都在关注高校管行政化的问题,作为一所大学的校长,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盛连喜:一所大学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教授作用的发挥。大学特点是学术领导和行政领导并存。实际上管理也是科学,而且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大学不能没有管理,以加强管理从什么角度入手,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我认为大学加强管理并不意味着给行政更大的权力,而是意味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所谓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就是以学术为中心,发扬学术民主,发挥教授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使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者:您怎么理解高校管理者的行政职能权限?
盛连喜:大学行政领导有几个重要任务。一个是搞好各方面的协调。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制定政策。第三就是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学校的几个功能:知识传播、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服务社会,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些都是管理者的责任。同时,很多学术问题要依靠专家来研究、来决策。东北师范大学从2006年开始积极探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学校成立了教务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和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这么做的本质就是把权力合理分配给不同的人,好处就是:一是学校党政领导有更多精力想学校发展的大事;第二个是调动了学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感到尊重不是空话。
记者:学者的积极性怎样调动?
盛连喜:我认为学者的积极性调动是很简单的,只要做到对他劳动的尊重、对他人格的尊重、对他能力的尊重就能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学校的工作光靠校长是完不成的,要靠全体教师。怎样让教授发挥积极性,是对党组织是否有执政能力、是否有科学发展能力的真正检验。
记者:平衡学术权和行政权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盛连喜:作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要明确上级或者教育部交给的任务。我认为上级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出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所有的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因此我的职责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其实做这个事情并不难。行政领导权是一种资源的分配权,如果学校领导能够把本学校学科力量、教学力量科学地认识,合理地安排,那么这种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公正的,是应该符合学校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狭义利益制约的话,这个权力的行使就应该是公正的。如果是公正的,那执行起来就不复杂。
记者:这一切是否取决于主要党政负责人的思想认识?
盛连喜:作为党政负责人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党政负责人需要的是民主、科学,集中大家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权力就不会受到偏重。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种权力都应该得到合理的使用,这两种权利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本质来讲又是一致的,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想把学校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