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资料 - 专家论坛 - 高校管理 - 正文

2008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改革•发展•创新•提高

发布日期:2008-10-16     文章来源:    点击: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交流协会”)主办的“2008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第九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2008中国国际教育展”(以下简称“年会”)将于今年10月17日在北京开幕。自2000年起,已经连续8年成功举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目前已成为交流协会的重要品牌项目之一。近日,就本届年会活动的特点及内容,记者采访了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博士。

记者: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又要开幕了。这次年会选择“改革、发展、创新、提高”作为主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请具体介绍一下。

江波:今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迈入小康社会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0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使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过渡的历史性转变,并开始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同时,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界同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交流关系。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把现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加以巩固和升华。

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为此,我们要继续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这对教育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虽然迈上了新台阶,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鼓励创新,实现国民素质和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开放就是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平台。在本届年会上,无论是境外机构参展,还是论坛所涉及的“课程开发与改革”、“校企合作”、“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的职业发展”等话题,都将围绕新时代的热点,充分体现“改革、发展、创新、提高”的精神。希望本届年会能够充分展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促进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为继续推进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本届年会的具体情况和新特点。

江波:本届年会主要由“第九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和“2008中国国际教育展”两部分组成,将于10月17日在北京开幕。10月17日至19日将在京举办4场国际论坛,分别为中美职业教育论坛、中美大学校长论坛、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及国际学生流动论坛。从10月18日开始至11月2日,“2008中国国际教育展”将在北京、济南、郑州、上海、南京、成都、广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所海外院校参展。作为今年展览主宾国的加拿大将携其各省近70所院校参展。

概括地说,本届年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论坛与同期举办的国际教育展以及留学说明会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良性互动;二是年会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教育展规模更大。我们希望更充分发挥年会平台的资源共享作用,更贴近工作实际,更好地为国家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服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的有关情况。

江波:本届年会设有4场专题论坛,内容涉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国际学生的流动与交流。对论坛致辞及演讲嘉宾,我们都比较早地做了邀请和确定,包括中外教育界的相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具体安排如下:

10月17日将举办“中美职业教育论坛”。交流协会与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密切合作,邀请了中国教育部和中美职教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将以“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为主题,就相关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10月18日上午将举办“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此论坛以“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为主要话题,我们邀请了中国教育部有关领导、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领导、《纽约时代周刊》的专家及相关中美大学的校长来深入探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与发展模式。

10月18日下午将举办“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为提高会议的专业性,我们采取了交流协会、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三家联合主办的方式,并与英国特色学校促进会合作,邀请了中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将围绕“全球化时代的基础教育:质量与创新”的主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改革保障机制、教师职业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10月19日将举办“国际学生流动论坛”。在国际学生流动受到各国教育机构格外关注的背景下,来自中、美、英、韩、日等国的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将相互交流国际学生流动的信息和动向,探讨中外学生国际流动的课程开发、课程国际化和国际教育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总之,今年年会开设的专题论坛和研讨会议题明确、定位清晰,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学术水平,将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

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交流协会在组织今年的中国国际教育展方面都做了哪些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和安排?

江波:举办这样一个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教育展,我们的目标首先是将国外优质、正规院校的信息荟萃到中国,为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一个机遇多元、选择多元、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其次教育展将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预示未来留学市场发展的动态趋势。

在我们已举办过的历届国际教育展中,众多国家展团参展是最大的特色,而最大的亮点则是每年的主宾国机制。其特色有二:一是使各国充分集中展示本国正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二是充分聚焦和展示某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和优势院校。

本次国际教育展以“国际教育,成就未来”为主题,汇聚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所正规院校参展,其中主要是众多国家教育机构出面组织的国家展团。这些机构包括: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法国教育服务中心、意中基金会UnItalia中心、澳大利亚IDP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新西兰教育促进委员会和新西兰贸易发展局、西班牙使馆商务处和教育处、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办公室、瑞士大使馆、马来西亚大使馆教育处、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总署、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菲律宾贸工部的CITEM组织、阿根廷中阿工商会等国家级教育机构。参展院校包括综合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大学预科学校、语言培训学校等各类教育机构,其中不乏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名校。

继去年欧洲高等教育展作为主宾展区后,今年加拿大将作为主宾国亮相国际教育展。在加拿大外交事务和国际贸易部和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的支持和组织下,近70所加拿大大学、学院等多类学校将参展,加拿大留学专家将与中国学生面对面,全面介绍加拿大的留学动态、就业前景、学科专业、签证信息、奖学金政策等。作为在中国最受瞩目的留学意向国家之一,加拿大此次隆重参展必将成为展会热点之一。

此次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留学说明会,为参观者提供面对面接触相关院校的机会。展览期间,还将有50多场院校专场推介会向大家介绍各国教育体系和奖学金制度。这将为众多希望到海外留学的人士提供最新、最全、最直接的信息。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学生出国留学。200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15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地域分布上,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外,意大利、爱尔兰、韩国、西班牙、阿根廷等也逐渐展现出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今年的国际教育展中,这些国家都派出了数量较多的教育机构参展。从国家和院校的组成我们也能看出今后几年的留学风向标:留学市场彰显多元化,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仍是热点。

从北京站开始,本次展览将于2008年10月18日~11月2日巡回国内7个城市:北京(10月18日~19日)、济南(10月21日)、郑州(10月23日)、上海(10月25日~26日)、南京(10月28日)、成都(10月30日)和广州(11月1日~2日)。

记者:预祝“第九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2008中国国际教育展”取得圆满成功!

江波:谢谢。最后,我再次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本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国际教育展”组委会热烈欢迎大家参与、指导,希望在与我们一起分享国际教育机会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办好论坛及展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报记者姜乃强 崔立新)

【链接】

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于2000年起举办“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和“中国国际教育展”。自2001年起,上述论坛和教育展于每年10月举办。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每年10月的论坛、教育展等活动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年会,是综合性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集学术研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展览展示、建立关系和项目洽谈为一体,在中外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届年会的主题是:“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2000),“为了中国和世界更美好的明天——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1),“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发展”(2002),“创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03),“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对策、展望”(2004),“国际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对策、展望”(2005),“同在一片蓝天下——教育、公平、发展、和谐”(2006),“教育、创新、质量、和谐”(2007)。

历届年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和“中国国际教育展”以促进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为目的,致力于积极推进中国教育界、企业界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每年都有多所海外院校来华展示,吸引了数万名参观者,直接参与论坛的人员达数千人。往届年会均以其前瞻性、权威性、学术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宣传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们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的有益经验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中外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开拓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局面,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各方参与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