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资料 - 专家论坛 - 高校管理 - 正文

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8-12-30     文章来源:    点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研究生培养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悉,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15万人,博士生4.5万人,今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达到了37万和12万。如果按此速度发展,到2005年,全国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总和将超过100万人。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我院研究生也开始逐渐扩招,在读研究生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在扩招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如何在招生采用各种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院?优秀考生录取之后,如何带动他们从事高水平的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努力创新,争取早出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如何提高质量?这是我的思考点。

   一、 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确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环节,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的制定,导师需要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及专业能力特点,才能根据其个性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加快,研究生们与社会接触日益增多。他们参与意识强,接受当今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知识、新经验比较多,因而知识结构较好,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强,积极进取、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同时,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地方来,音乐教育知识背景、音乐理论基础、实际音乐教学能力都有差异。如02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生黄文翠、03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生庞婉芳、覃思,她们有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如作曲、声乐、钢琴、文字综合能力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把其音乐教育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要按照音乐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而制定和设置,根据音乐教育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规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共同课。我在美国的一年学习考察中发现美国各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对音乐教学的教育能力和知识结构上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较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知识。

    ⑵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⑶ 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

    ⑷ 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

    ⑸ 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

    ⑹ 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

给研究生上的课程里我们开设了内容新颖、处于本学科较前沿领域的有宽广度和前瞻性的课程(如: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同时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如: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日本铃木教学法以及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要不断地进行对比研究,学习借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研究生教学才能充满时代精神,作为导师在音乐教学中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培养出新一代具有独立性、创新性、开拓性的音乐教育理论硕士研究生。

   二、 学术科研,推动综合能力发展

我认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培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⑴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⑵ 教育和要求他们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⑶ 提高他们自学和潜心钻研的能力;

⑷ 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鼓励他们为祖国多做贡献,积极争取入党

综合素质: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系统的思维能力;对新问题、复杂问题的综合和表达能力;多种知识的综合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音乐教学能力;英语的沟通交流能力;判断自己的选择和决定音乐教学法所产生的结果及相关后果的能力;音乐教育信息的检索和判断能力;多元音乐文化环境下的教学工作能力;了解外来音乐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音乐文化的能力。这些都是时代对新型音乐教育人才的要求。

俗话说:授之以“鱼”,更得授之以“渔”。我认为,研究生阶段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经过研究、实践、研讨活动,使其主动地学习。著名学者厉以宁教授曾说过:“好的教员教学生,不仅给知识、给方法,更要给他(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不仅在要她们完成计划内的学分、论文工作,还要引导、鼓励她们积极参与艺术实践、采风、音乐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让研究生参加观摩中、小、幼教师优秀课例,通过教学录像分析等活动,使其从中吸取营养,使其转化为从事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和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学能力。

重视开好半月一次的研讨课,营造一个多层次的学术氛围研讨课:主要由研究生讲,每次三四人主讲各自研究中的音乐教育的课题。大家对主讲者提问,其目的在于培养表达能力,促进她们去钻研音乐教学与教法,分析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案例,拓宽本学科的知识面。在讨论会上我也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动态以及目前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种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反响强烈。

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并经过系统的严格的科学训练,还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成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此外,他们还应当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参与意识。在使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始终保持本学科前沿的水平。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如要求毕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在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学术论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研究生参与音乐教育学有关的研讨活动,论文选题有前沿性,使研究生在今后的5至10年内在这个题目上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掌握信息及行业动态。如04年带领02级研究生黄文翠、03级研究生庞婉芳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扩大了音乐教育的视野,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收获很大;与音乐教育学科同行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2年来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导师要用自己的学术思维和学术方法,及自己的学术成果感染和带动学生。近年来,我们以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已出版学术专著:《音乐教学论》(主编)、《音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所写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音乐教育探究》获区论文比赛一等奖以及中南六省论文比赛一等奖;《在新课程下音乐老师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音乐师范生具有“教师的眼睛”》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音乐教育论文一等奖(03、04年)。

03、04年连续承担并主持了区教育厅的重点规划科研题《音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在过程带着02级研究生黄文翠、03级研究生庞婉芳、覃思等人在科研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喜的是,指导黄文翠、庞婉芳二人的论文《基础教育――民族音乐传承的摇篮》、《高师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后现代教学理论探索》获第三届广西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一、三等奖。学问是做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在教学中,研究生得到了进步,对我而言也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总的而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研究生发展规模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导师,我们的培养方案要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德育教育;重视课程建设;营造学术氛围;严格把好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关,要用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成果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生学术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