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可以把“能力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这个“能力”,由知识、智力、技能、实践及创新能力等构成
管理哲学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哲学。“顶天”是说管理哲学是一种哲学,要进行形而上的理性思考;“立地”是说管理哲学又是一种管理,要对感性、直观的现实对象进行管理。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可以把“能力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这里的“能力”,其内在结构是由知识、智力、技能、实践及创新能力等构成的。
能力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呼唤。市场经济表象上是创造效率与物质财富的经济,本质上是能力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平等竞争与价值规律内在要求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充分发挥其能力来创造效率与财富。
能力管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概括为“物本”方式。这种方式不可全盘抹杀,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为把代价限制在最小限度,就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必须由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中国国情要求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3亿人口并不可怕,怕就怕在对待13亿人口的不正确态度。要正确对待13亿人口,就必须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即注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看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性任务。
能力管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趋势。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体现在许多方面,但总趋势都是走向能力社会。首先,农业经济时代看重的是土地;工业时代看重的是资金、设备和自然资源;日益逼近的知识经济时代则看重的是知识、智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将爆发智力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其次,总体来讲,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权力往往凌驾于经济、政治和社会之上;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了以物为本;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从以权力为本的发展模式,经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再逐步走向以能力为本的发展模式,确立能力本位的核心发展理念具有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最后,由强调“一元”的社会走向日趋“多样化”的社会。在多样化社会,人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能力管理的现实模式就是“能本管理”。“能本管理”,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的管理模式。
能本管理的理念是以能力为本。具体来说:第一,它对文化价值观建设的要求是,当“权力”、“人情”、“金钱”、“年资”同“能力”发生冲突时,应以能力作为裁决的准绳;人要依靠能力来配置资源、确立地位、实现个人价值。第二,它对组织和成员之间关系的要求是,组织既倡导每个人要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创造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也要求组织为每个人能力的充分正确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舞台、机会和条件。第三,它对组织的特征、形态和目标的要求是,由“权力型组织”走向“能力型组织”,由“维持性组织”走向“创造型组织”,由“经验型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由“形式型组织”走向“实效型组织”。第四,它对组织成员的要求是,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在制度安排方面,能本管理主要体现在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领导制度四个方面。能本管理在用工制度上的要求,就是必须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和人情关系对用工的干扰,根据才能选人才,按照人的特点用人才。能本管理在用人制度上的要求,就是主张根据德才兼备和业绩用人,把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推到重要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进而努力做到“各尽其能”和“各尽其才”。能本管理在分配制度上的要求,就是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绩分配”。能本管理在领导制度上的要求,就是进入领导班子的人,必须是凭能力进入的人;领导班子的结构组成要注重能力互补原则;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管理主体,必须具有管理能力;作为管理的组织领导核心,要有能力建立一种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正确发挥的机制,从而使班子领导成员能尽心尽责发挥其能力,使下属能各尽其能。(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