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资料 - 专家论坛 - 高校管理 - 正文

地方本科高校:更应关注“弱势”群体新生

发布日期:2009-09-23     文章来源:    点击:

今年,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招收了数量不菲的本科“三批”和“专科二批”考生,这些考生比本科一批、二批和专科一批考生的高考分数要低很多。当这些交了“高费”的低分考生跟普通考生共同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时,他们无疑是高校新生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新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而且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方法欠当、心理素质脆弱,容易出现问题。

被山东某地方高校录取的方超同学,今年考了387分,是交了“高费”的二批专科生。入学以来,他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不知该如何学习提高成绩,也不知该如何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高考分数低还造成了他心理压力过大,老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或者在私下里议论他;即使在舍里,几个家庭条件较好的“高费”同学经常彻夜上网,或者吸烟打牌到很晚,他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无法合得来。现实的大学生活与他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大相径庭,他觉得难以适应,于是他向家长提出了退学的想法。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像方超同学遇到的这种情况绝非个别现象,在很多地方高校已经构成了数量可观的“弱势”群体。所以,做好“弱势”新生群体工作,应当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学校除了应在加强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之外,还要根据低分考生的学习困难、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等特点,热切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和学习、生活困境,帮助他们尽早确立学习、生活和职业目标。

克服自卑心理,走出心理误区

“自卑”是低分考生的普遍心理。在常人看来,大学本来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经常会受到老师表扬、家长鼓励、同学羡慕,但低分考生自觉底子薄、成绩差,认为自己在学业上低人一等,即使再奋力拼搏,也很难赶超,只能落在别人后头,很难有出头之日。其实,自卑是一种心理误区,但这种心理误区在“弱势”群体新生中很容易泛化,即自己一旦在一个方面不如别人,就会觉得其他方面也不如别人,最后导致全盘否定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新生的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教育,对低分考生展开谈心活动,切实关心低分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端正心态,有效引导他们克服自卑现象,走出心理误区。

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成才信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师资优势,在新生教育中帮助低分考生汲取高考失利原因,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学专业特点,选择社会需求量大、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职业作为目标,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在校期间需要发展的素质,树立起成才成功的信心。

坚定人生目标,调整学习方法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进步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学习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然途径。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的新起点,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大学新生走向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环节。但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少,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与中学的学习方法很不相同,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要注意引导新生将人生目标与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目标的内容和实现的方法、途径,并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重点向“弱势”群体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起学习的勇气。

学会交往沟通,建立人际关系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靠沟通,15%靠天才和能力。由此可见学会交往沟通对人生的重要性。大学新生一方面觉得自己心中有许多不愿轻易告诉别人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能与自己以心换心地沟通思想。但大学时代的人际关系不像中学那样单纯,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兴趣爱好不同,风俗习惯各异,老师与学生联系没有中学那么密切,再加上同学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致使部分新生不乐于与人交往沟通,影响了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而在低分考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经验表明,与人交往并不难,人们总是尊重那些尊重自己的人,信任那些信任自己的人。低分考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是要学会尊重、关心、信任他人,只要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就能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沟通起来也就变得不再困难。

加强自我管理,提高适应能力

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生解释学校图书馆墙上的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是大学新生的通病,更是低分“弱势”群体新生的不足。不少新生有一种同感:自己的口袋里的钱不知道怎么花的,不到月底就花光了。这是大学新生理财能力差的表现,花钱无计划,攀比消费,超标准装备自己,必然导致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这是其一。其二,大学新生需要补上“时间管理”课,部分“弱势”群体新生没有适应大学生活节奏,缺乏时间管理观念,分不清轻重缓急,不能科学、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娱乐、活动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其三,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纪律保证,有的“弱势”群体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差,不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上课、团队活动等方面,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会遭到同学质疑、老师批评。

招收“三本”和“专科二批”考生,是地方本科高校适应人才培养需要、调整招生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结果。潍坊学院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办公室主任黄本玉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帮助低分“弱势”群体新生树立职业理想,调整学习方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理能力,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弱势”群体新生的工作做好了,高校的稳定工作也就做好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就有了保障。(潍坊学院毕廷延)

 

 

地方本科高校:更应关注“弱势”群体新生

2009-09-21毕廷延 《中国教育报》

今年,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招收了数量不菲的本科“三批”和“专科二批”考生,这些考生比本科一批、二批和专科一批考生的高考分数要低很多。当这些交了“高费”的低分考生跟普通考生共同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时,他们无疑是高校新生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新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而且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方法欠当、心理素质脆弱,容易出现问题。

被山东某地方高校录取的方超同学,今年考了387分,是交了“高费”的二批专科生。入学以来,他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不知该如何学习提高成绩,也不知该如何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高考分数低还造成了他心理压力过大,老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或者在私下里议论他;即使在宿舍里,几个家庭条件较好的“高费”同学经常彻夜上网,或者吸烟打牌到很晚,他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无法合得来。现实的大学生活与他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大相径庭,他觉得难以适应,于是他向家长提出了退学的想法。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像方超同学遇到的这种情况绝非个别现象,在很多地方高校已经构成了数量可观的“弱势”群体。所以,做好“弱势”新生群体工作,应当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学校除了应在加强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之外,还要根据低分考生的学习困难、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等特点,热切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和学习、生活困境,帮助他们尽早确立学习、生活和职业目标。

克服自卑心理,走出心理误区

“自卑”是低分考生的普遍心理。在常人看来,大学本来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经常会受到老师表扬、家长鼓励、同学羡慕,但低分考生自觉底子薄、成绩差,认为自己在学业上低人一等,即使再奋力拼搏,也很难赶超,只能落在别人后头,很难有出头之日。其实,自卑是一种心理误区,但这种心理误区在“弱势”群体新生中很容易泛化,即自己一旦在一个方面不如别人,就会觉得其他方面也不如别人,最后导致全盘否定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新生的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教育,对低分考生展开谈心活动,切实关心低分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端正心态,有效引导他们克服自卑现象,走出心理误区。

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成才信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师资优势,在新生教育中帮助低分考生汲取高考失利原因,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学专业特点,选择社会需求量大、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职业作为目标,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在校期间需要发展的素质,树立起成才成功的信心。

坚定人生目标,调整学习方法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进步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学习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然途径。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的新起点,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大学新生走向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重要环节。但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少,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与中学的学习方法很不相同,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要注意引导新生将人生目标与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目标的内容和实现的方法、途径,并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重点向“弱势”群体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起学习的勇气。

学会交往沟通,建立人际关系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靠沟通,15%靠天才和能力。由此可见学会交往沟通对人生的重要性。大学新生一方面觉得自己心中有许多不愿轻易告诉别人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能与自己以心换心地沟通思想。但大学时代的人际关系不像中学那样单纯,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兴趣爱好不同,风俗习惯各异,老师与学生联系没有中学那么密切,再加上同学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致使部分新生不乐于与人交往沟通,影响了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而在低分考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经验表明,与人交往并不难,人们总是尊重那些尊重自己的人,信任那些信任自己的人。低分考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是要学会尊重、关心、信任他人,只要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就能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沟通起来也就变得不再困难。

加强自我管理,提高适应能力

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生解释学校图书馆墙上的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是大学新生的通病,更是低分“弱势”群体新生的不足。不少新生有一种同感:自己的口袋里的钱不知道怎么花的,不到月底就花光了。这是大学新生理财能力差的表现,花钱无计划,攀比消费,超标准装备自己,必然导致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这是其一。其二,大学新生需要补上“时间管理”课,部分“弱势”群体新生没有适应大学生活节奏,缺乏时间管理观念,分不清轻重缓急,不能科学、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娱乐、活动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其三,适应大学生活需要纪律保证,有的“弱势”群体新生组织纪律观念差,不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上课、团队活动等方面,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然会遭到同学质疑、老师批评。

招收“三本”和“专科二批”考生,是地方本科高校适应人才培养需要、调整招生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结果。潍坊学院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办公室主任黄本玉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帮助低分“弱势”群体新生树立职业理想,调整学习方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理能力,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弱势”群体新生的工作做好了,高校的稳定工作也就做好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就有了保障。(潍坊学院毕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