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芝莫尔教授就"现代研究型大学与人才培养"发表了演讲。本文依据会议资料整理,以飨读者。
现代研究型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和创新才能,使学生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创新者,并以多姿多彩的方式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性及其核心地位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性及其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世界各地的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培养了各个领域的领袖,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样,世界各地的大学也引领了科研进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各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结构并改善了许多人的健康水平。大学是众多人类文明遗产不可或缺的守护者。现代大学创办至今已经近900年了。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是其影响力的最好佐证。没有优秀的大学就没有完整的社会。而拥有优秀大学的城市也从中获得重大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收益。
所以,当我们谈到大学的时候,实际上谈到的是世界上最悠久并且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当我们考虑如何更好地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很多社会的历史当中去汲取经验。关于培养人才的最佳方式,我们都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提出问题容易,答案并不简单。因为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处于不同社会体系中的大学,都会有自身所处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及其在整个大学体系当中的位置,因此都会面临特别的机遇和挑战。即便是在同一个社会体系中的大学,也不是都必须去追求某一个共同的目标,因为各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所进行的研究项目和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我们能够创造出来的或者增添的价值,不在于具体的技术,而在于我们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要教会年轻人怎样思考,怎样思维。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大学能够创造出来的价值。换言之,技术的确非常重要,它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些工具,一些辅助的手段。但是,对于大学来说,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创造一个人文的环境,在于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一个社区,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教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争论的氛围。这才是最重要的,是大学能够提供的最大的优势或者价值所在。无论技术怎么发展,都不能改变大学这样一种核心的价值功能。这正是我们需要坚守保持的。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取得成功的原因
1. 坚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
回顾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与作为发展源头的德国模式相比,美国研究型大学除了共性的特点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为德国模式增添了美国特色的特点。这就是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唯一的标准是才华而不是出身。这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取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11世纪现代大学在欧洲创立,一直到19世纪,大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一种技能,学习前人积累的一些技能或知识,从而有一门手艺。1811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德国模式的出现。大学的目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德国模式包含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发明创造和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手艺。第二,科学研究要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虽然大学得到国家或教会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学本身应该是独立的,能够自主地决定教学和研究安排,不受政府频繁的干预。
德国模式在欧洲变得非常成功,并逐渐地向美国传播。19世纪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德国模式进入美国。这两所大学的办学目标和美国西岸的一些大学相比是不太一样的,因为他们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全面的研究型大学。之后成立的一些美国大学,也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大学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也为德国模式增添了一些美国特色。其中之一是,这些大学都是任人唯贤的,不拘一格的,唯一的标准是才华而不是出身。教师和学生能够融入到一个整体当中去。学校里最高、最重要的价值观不是尊重权威,而是自由开放和严谨求索。一个观点的成立与否,是通过论证、通过辩论来决定的,而不是去看阐述人的身份。质疑和挑战权威,被认为是开辟新发现、新思考和开启创新的钥匙,这样的大学也带来了竞争和驰骋的想象力和创新。而这些正是美国的顶尖学府,至少是在鼎盛时期的主要特征。
支持这些大学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并不是特别容易获得。因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去挑战自己和他人的假设,习惯于提出疑问,不怕不正确,也不惧怕实验和探索。习惯于即使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有异议,也要能够去倾听。美国大多数研究型一流大学都非常推崇这一套价值理念,并为实现这些理念做出了巨大努力。虽然并不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2.学科的专才教育与多学科的通才教育并举
支持美国研究型大学取得如此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大学在教育教学目标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同时重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特别是多学科的、广博的通才教育。
实际上在美国,对于通才教育的看法是有一些差别的。通才教育的手段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是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相信,培养学生的不同视野,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给学生一个全球化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今天学生走出校园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越来越专业化的世界。但是,除了专业领域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包括一些不同专业领域在内的领域之间的合作网络。这些网络可能是全球性的网络,世界各地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会通过这些网络来解决某一个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变化,比如职业生涯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都要求他们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具有广博的视野、批判性的思考,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因此,批判地思考、了解各种求知的模式,并且能够认识到某一论点的优势和局限性,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理解文化的本质,熟悉世界各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识时务"等,这些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以上这些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在培养领导者的时候特别需要关注。因此,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公共部门的领导者,把广博的通才教育和全球化的视野培养纳入到大学教育当中去非常重要。而过分地强调某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弃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3. 坚持多样性、自治和竞争性发展
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的三个特征:多样性、自治和竞争性,每一个特征对于建立优秀的研究型大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美国大学的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一些大学是私立大学,比如说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等;一些大学是公立大学,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公立大学的多样性表现在:既有某州或者某市所属的大学,也有联邦所属的大学;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一般的本科院校;有的规模相当大,有的规模相当小;多数是四年制的大学,也有两年制的学院。即使在同一个州,比如说加州,通常也会有几种公立大学或学院的体制。各大学或学院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的这种多元性教育模式更容易扩展,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运用到全球的高等教育当中去。
当然,因为存在着文化、社会、历史还有体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究竟是私立大学多一点,还是公立大学多一点,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更加侧重哪个方面,这是每个社会自己做出的决定。总的讲,一个社会的选择越多,它的机会就越多,就会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更好的决策流程,就会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但这个决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各个国家是不一样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就不一样,中国肯定也有自己的特点,要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决定。
其次,美国大学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有高度的自主权。这种高度的自主权或大学自治,反过来又加强了大学的多样性。每所大学都能够自主决定它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优势,并且选择发展的侧重点。这就使得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能够把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作为自己的最高标准,并且保持这样的标准。大学的校长、教务长、院长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教师一道来确定学术目标。每所大学可以自行制定教师研究质量的评价标准。这也使得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高标准的教授文化得以持续。
为美国大学所接受并主动信奉的这样一种多样性,加上大学自治,就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第三个特点:竞争性。一所追求研究和教学双优秀的研究性大学,必须不断和其他大学竞争,来寻求非常优秀的教授和学生。因此在研究型大学之间,吸引并且留住优秀的学生和教授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
这样的竞争是非常有效的竞争。因为我们享有自治的权利,我们能够独立地做出决定,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引这些教授和学生。当然,在竞争的过程当中,各个大学之间也有共同的价值观,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不过竞争就是竞争。这就要求大学的领导者们能够肩负起责任,努力打造让教师和学生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竞争有利于提升大学的品质,有利于增强对教授工作的支持,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总之,正是因为多样性、自治和竞争性这三个特征,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具有一个高质量的办学水平。
芝加哥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一直走在美国大学前列的关键,就是我们处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争论的环境中。比如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些获奖者和系里的研究生、甚至包括本科生之间都是在不断争论的,甚至获奖者教授会直接和研究生进行争论。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挑战各自的观点、挑战对方的观点,高级教授、比较资深的教授、初级教授、刚来的教授或者讲师、学生之间都在不断地就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所以,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专家,一般来讲是不会惧怕争论的。越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成就越高,他们的著作、他们的学术观点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挑战和质疑。所以,芝加哥大学如果说有一个环境上的特点的话,就是不断地争论、不断的辩论。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特点。
大学其实是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有争论也是很自然的。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合法或者合理的竞争自由"。芝加哥大学把学术自由放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或者非常重要的位置,即我们是把学术自由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确立为大学的信条的。在芝加哥大学,学术自由是最高原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开放,要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要宽容,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能够独立地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有接受不同的多元化观点的意识,怎样把不同的观点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对于我们来说,最高的价值观就是开放。对任何批判性的观点都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所以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
三、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向未来,美国高等教育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一是财政压力对公立大学的挑战,二是移民政策改变的挑战。
关于财政压力的挑战,我相信一些美国杰出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基本上都保持了非常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立大学面临非常大的财政压力。直接导致这一财政压力出现的原因是最近这一轮金融危机。很多州的财政都出现了危机。但是除了金融危机原因以外,美国公立大学的危机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的公众、纳税人可能现在越来越不愿意继续拿钱来支持把优质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广大的国民。所以,为了确保美国公立大学能够继续发挥过去所发挥的非常重要、非常出色的作用,我们需要得到美国公众,也就是美国纳税人的支持。这就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移民政策改变带来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在整个20世纪,美国的大学获得了大量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从中获益良多。许多移民成为美国大学优秀的教授和优秀的学生。这些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民成为美国大学教育质量很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大学也成为吸引世界人才的一块巨大的磁铁。但是,现在美国的移民政策变得越来越严格了。这样一种移民政策如果继续下去,必定会削弱美国教育体系的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