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程的制定,对于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办学宗旨,明确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规范学校党委、行政、学术及监督等内部关系,使学校办学活动进入规范的法制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学校章程建设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学习与讨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对已有规章进行清理,大力推进制度化建设,严格工作规范,提高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要充分发扬民主,把章程建设深化为增强全校师生民主管理意识、凝聚共识、增进和谐的过程,要多创造机会听取大家对章程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日前,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会上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参与,推进高校依法民主管理。去年年底, 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已经正式启动《同济大学章程》编制工作,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改革,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学习,深化对开展 《同济大学章程》编制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同济大学已经建校105年了,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曾编制过一些学则、规程、章程等办学文件。我校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办学制度大致包括:1917年,《同济德文医工学校华德董事会订定临时迁移吴淞公办事规约》;1920年左右,《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学则》;1922年,《同济大学暂行简章》;1929年,《国立同济大学学则》;20世纪40年代,《国立同济大学组织规程草案》。解放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校没有指定的章程。今天,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大学要求增强和扩大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实现自主办学。在内部,民主办学和学术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根本制度来规范大学的运行。所以今天我们提出编制大学章程,实际上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这里我想再从两个方面强调一下章程编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编制章程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需要。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有章程;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并对章程应规定事项作了明确说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将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推动高校普遍建立章程,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依法治校要求大学的管理必须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治理结构和学术制度等内容。法律制度就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有关的其他法律对大学的约束和规定。治理结构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各种权力的制约关系等。学术制度包括学术独立、学术自由。这三方面的内容和关系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现代中国大学的治理框架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中国大学的基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和根本组织原则。
要把上述有关基本制度具体化并在办学实践中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一治理框架创设运转机制,需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管理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办学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是规范高校与政府、社会及其内部关系的准则。大学章程的制定,对于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办学宗旨,明确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规范学校党委、行政、学术及监督等内部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使学校办学活动进入规范的法制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启动章程的编制是确保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同济大学章程》编制,不仅可以有利于依法治校,更重要的是促进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校内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高效有力的执行体系以及规范严密的监督体系,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章程制定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明确大学自身定位、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有利于学校促进改革创新,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推动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体现和保护学校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制度成果;有利于优化学校学术自由的环境,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系统设计,充分明确《同济大学章程》编制的工作重点
我们要确立章程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同济大学章程》的编制工作。要着眼长远,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理清思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争取制定出一部符合国际惯例、满足国家要求和体现同济特色的大学章程。
首先,要深入开展学校章程建设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学习与讨论。开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学习与宣传活动,从原则、内容、程序和效力上准确把握章程建设的内涵,深入学习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和内涵。结合实际,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增强全校师生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其次,通过开展章程编制工作,认真清理、评估、修改、完善校内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内部决策、执行及监督机制。2012年要专题开展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实施办法、校务委员会组织与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组织与议事规则、教代会制度、学校机构设置办法与梳理等规章的修订完善或工作推进。
第三,以章程编制为契机,系统梳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进而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实现依法治校。通过章程建设,进一步理顺大学与院系的关系,推动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规范院系的办学行为,推进校内各院系以及管理和支撑服务部门的制度建设。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对已有规章进行清理,大力推进制度化建设,严格工作规范,提高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第四,通过章程建设,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拓展师生的监督渠道,健全师生权力保障和救济机制,保障大学民主管理。
总之,我们要发动全校力量,汇集师生智慧,借鉴先进经验,全面启动、系统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作步伐,争取在2013年完成《同济大学章程》的编制并上报教育部核准。
三、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同济大学章程》编制的工作要求
《同济大学章程》的编制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首先,编制工作组要认真学习和讨论关于大学章程建设的各种法律和法规,学习国家和教育部有关精神和文件;要注意吸收境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要深入基层,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听取广大师生对《同济大学章程》编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调研,总结实践经验,做好开局。
其次,章程编制要系统设计、分步推进,抓关键环节,力求重点突破。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建设目标的实现,更要重视建设过程中重点问题的突破,注重建立与章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三,章程编制要积极发挥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尊重专家,认真倾听意见,同时要为专家咨询组以及专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四,章程编制要注意体现以下要求:合法、民主、程序、可操作性。制定过程中还要考虑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我们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考虑师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使得章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灵活性,为今后的完善留有空间。
第五,章程编制要考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要充分发扬民主,把章程建设深化为增强全校师生民主管理意识、凝聚共识、增进和谐的过程,要多创造机会听取大家对章程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程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办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工作组在章程编制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对校内各单位的制度建设提出建议和要求,学校各单位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为章程建设添砖加瓦。
第七,章程编制要做好与举办者的沟通,编制过程中涉及到与举办者权利关系的内容,学校应当与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协商;此外,章程编制还要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