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高校学科建设规划制订——HS大学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0-03-29     文章来源:    点击:

导读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规划师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文遵循院校研究的科学路径,通过对HS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制订过程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一所高校学科建设规划诞生的全过程,并分析总结出几点启示。

一、过程描述 HS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近十年来,学校按照“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狠抓“学校建设、本科教学评建和新校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该校为河北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学校领导认识到,未来的十年,是HS大学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强化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校的水平取决于学科的水平,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因此,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聘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帮助制订学校未来十年(2010~2020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受到邀请后,我们组成了由四名教师、三名博士生组成的课题组,着手进行规划制订工作。在规划制订中,课题组将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点的学科建设区别开来,立足学校层面,把握学科建设中的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五个基本要素,抓住问题解决、环境影响、目标导向三个基本方面,遵循规划制订的基本程式,从环境扫描和SWOT分析入手,通过以下环节,制订出规划。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又分为优势和劣势环境,外部环境分为机会和威胁环境。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又组成SWOT矩阵,分为四种对策——SO对策、ST对策、WO对策、WT对策。

(一)基本信息采集广泛而系统地收集学校内外部运行的基本数据和信息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学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准确地掌握学校内外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十分重要。课题组的第一步做法就是列出清单,请对方提供有关的文件、材料,并在查阅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该校前后提供的材料主要有:第一,大学外部信息。即:河北经济与社会发展年鉴(近5年);河北经济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教育事业发展年鉴(近5年);河北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前十所大学发展状况。

第二,大学宏观信息。即:大学历史沿革;大学近期编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大学发展年鉴(近5年);校长年度工作报告(近5年);党代会、教代会、教育思想研讨会以及各种重要会议报告或总结材料(近5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材料;与地方合作共建等协议文件。

第三,大学制度信息。即:教学、人事、科研、财务等方面的主要管理制度;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办法;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各专业培养计划;科研奖励、职称评聘、人事分配、人才引进、干部选拔、年度考核、资源配置等事关教育员工利益的有关文件。

第四,学科专业信息。即:学校原有的关于学科建设目标、结构、重点方面的有关材料;学校各主要专业的基本状况及在本省同专业中的位置;本科教育专业基本信息一览表;研究生教育专业基本信息一览表。第五,教师与学生信息。即: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情况一览表;外聘教师(含技师)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际国内和省内重要奖项情况一览表。第六,科研信息。即:近5年来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与完成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发表学术成果情况一览表;近5年来获得科研奖励情况一览表。

(二)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在了解和掌握HS大学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现场,通过深度访谈、集体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尽力收集可供决策的各种信息。

首先,分别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基本设想;同时,与校领导班子成员座谈,听取意见。其次,召开校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座谈会,进行广泛交流。

再次,走访所有的院系,听取学术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的意见,考察基地和实验室等,深入了解一手信息。以对校职能部门的调研为例,调研内容包括:

(1)“十五”期间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问题和经验有哪些?对新的学科发展规划有什么期待?

(2)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有哪些?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有哪些?

(3)学校学科建设应坚持什么指导思想?如何确立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

(4)目前学校学科的布局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学科布局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瓶颈问题是什么?作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

(5)学校确立重点发展学科的应遵行什么原则?如何确立?

(6)学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学校职能部门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我们的调查走访使学校各院系部处都注意到学校即将制定一个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他们大多积极配合,谏言献策。

(三)科学分析研究院校研究的第二个特征是科学分析数据。课题组在全面采集信息和深入访谈考察的基础上,召开多次研讨会,对HS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主要措施等问题,逐项进行分析,提出初步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初稿。

(四)广泛交流探讨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初稿形成之后,课题组又与HS大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学术带头人共同讨论,在听取各种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修改,七易其稿,形成规划的讨论稿。

(五)提交全校讨论本着科学民主的精神,HS大学将规划讨论稿提交全校教师讨论,并举行“学科建设规划高峰论坛”,集中进行研讨。讨论中,大家对规划讨论稿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对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差距判断、分析准确,学科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比如妥善处理少数学科优先发展与学科均衡发展的关系,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等。

(六)定稿提供决策根据HS大学学科建设规划高峰论坛提出的意见,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对规划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提供学校党委、行政决策。

二、研究结论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召开多次研讨会,将整个规划分为背景分析、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以及主要措施等四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关涉到的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如下结论: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通过环境扫描和SWOT分析,对HS大学学科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1.HS大学的发展优势第一,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经过合校以来的大发展,HS大学学科结构布局和实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完成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的结构转变。通过改造传统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积极培育特色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构布局,具有学科多样化优势,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及学科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HS大学形成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体现出较强的行业针对性。该校现有学科结构与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的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基本具备了为河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实力。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和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的广泛合作正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三,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HS大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十所骨干大学之一,已具备较好的学科发展基础,显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树立了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培养出一支以“进取、协作、奉献”精神要求自己的教职工队伍,还形成了一个方向明确、组织得力、团结向上、能凝聚人心的领导集体,加上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突破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空间瓶颈,这些构成了其强劲的发展动力。第四,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HS大学位居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毗邻北京、天津,这一地理位置不仅有助于密切学校与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的联系,有利于学校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优越的文化交流环境,而且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便利。相对于省内其他几所老牌高校而言,HS大学地处省会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提高了其在省、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对优质师资和生源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2.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首先,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把加快教育发展视为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途径,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为HS大学实现学科发展与科技跨越提供了契机。其次,从区域经济建设来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河北省支柱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学校优势学科拓展了新空间;沧洲渤海新区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为学校的仓储物流等新兴学科提供了新舞台;河北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对接为学校特色学科带来了新资源;“科教兴冀”、“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最后,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合校十余年的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特色立校、开放办学”三大战略,HS大学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特色比较鲜明的学科体系,创建了结构比较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构建了符合河北现状的产学研体系,其拥有的发展优势都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第一,学科发展不平衡。工科等应用学科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理科等新办学科起步晚,基础薄弱,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人文社科学科处于散点发展状态,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学科间差异较大。

第二,学科资源整合不够。一些学科专业的院系布局不太合理,一些资源共享度高的相近学科专业分布于不同的院系,若从有利于促进学校交叉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则需要调整院系结构,进一步整合校内学科资源。

第三,缺乏高水平学科平台。学校目前没有博士点的现状不利于吸引更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这成为制约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第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少。在全国和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不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课题与成果较少。第五,学科建设的投入不足。目前学校经费投入满足不了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发展的速度和建设力度。(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规划的灵魂,能够起到凝聚人心、指导行动、推进发展的作用。课题组在对HS大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方针、发展思路等进行综合概括和反复凝练后,形成了该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强化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提高,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总体原则,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整合学科资源要素,构建以工科为主体的,多学科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把HS大学建设成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学科建设要以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与学科群形成为目标,对相近和相关的学科进行优化重组,促进一级学科内部结构的完善。学科布局还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外部要求,考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社会适应性。

第二,扶优扶强,重点突破。学科建设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遴选一批有发展潜质的学科,注重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实现优势学科更强,特色学科更优,潜力学科凸显特色;要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学科集中,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提高的目标。

第三,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学科特色是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错位发展就是要选择特色学科,在考虑学科的区域适应性和异质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判断一个学科是否具有特色,既要看其显示度还要关注其影响力;在选择错位发展的学科方向时,既要关注其他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又要考虑到本校学科发展的实力和潜力,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以及学术梯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校企合作,共生共赢。从资源依赖的角度看,企业发展需要从学校获得智力和技术支持,而学校也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支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知识转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积极地通过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共同建立实验室、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生共赢。

第五,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校以人兴,业以人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正确处理学校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选拔、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加强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为创建地方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保证。(三)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内外环境的变化来确定,并且要有具体的时间和确定的内涵。根据HS大学将“建设成为地方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及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我们将该校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围绕制药、装备制造、钢铁和纺织等行业,逐步形成化工制药、装备制造、纺织工程“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形成“面向社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要实现突破性发展,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加强建设的传统学科要实现错位式发展,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扶持建设的新兴学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到2020年,学校计划有1~2个学科居全国领先,3~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名,所有学科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四)学科建设的具体任务在确定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后,我们又将其分解成能逐步实现的具体任务,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实施“学科攀登计划”。要继续加强化工制药学科群建设,鼓励和促进化工、环境、生物工程领域等的交叉融合;继续加强冶金机电学科群建设,鼓励和促进材料、机械、电气、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优势学科的建设思路是: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大学科平台,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参与行业内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第二,实施“学科振兴计划”。纺织学科是学校的传统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始终没有突破瓶颈。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学校的传统学科,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管理工程学科是河北省起步较早的专业,但是和国内同类专业水平相比,学术梯队、科研实力相对薄弱。振兴传统学科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点,实现错位式发展。

第三,实施“学科培育计划”。新兴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后发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潜力,是学校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抓住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机遇,积极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抓住“石家庄国家动漫发展基地科技开发园”落户HS大学,以及河北与京津地区文化产业对接的历史机遇,加大投入培育动漫等艺术学科;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建设以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特色文科体系。培育新兴学科的思路是: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瞄准市场需求,异军突起,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学科建设主要措施目标的实现要靠具体措施来保证。一个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与实现,战略措施是关键。为使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出一个5年(2010~2015年)的行动方案。

1.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一是要形成“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即围绕河北支柱产业形成的化工制药学科群、装备制造、纺织工程学科群,要以现有的重点学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学科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凸显出代表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

二是要设立学科特区。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1~2个学科全72国领先”的战略目标,设立1~2个学科特区。学科特区在竞争中形成,前两年申报、自我建设,两年后评审、确定。

三是要实施“进阶式”学科发展战略。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有潜质的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实施“进阶式”发展战略,对学校四个层级结构的学科进行分级建设。第一层级为培育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二层级为培育省级重点学科;第三层级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第四层级为一般建设的普通硕士点学科。学校根据学科层级不同,设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经费标准并实行项目目标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对建设效益显著的学科可以晋升上一层级,对建设效益不好的学科降入下一层级,形成“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格局。

2.实施质量立校工程第一,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要瞄准河北省支柱产业急需领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专业体系。要在充分保证办学条件建设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专业特色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3~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成20~30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学科大类基础平台,实施大平台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国内外的学科竞赛中的成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到2015年,争取建成5到8门国家精品课程、60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第三,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要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贡献率;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到2015年,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0个,二级学科达到8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6个,进一步增加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第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按照“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的要求,整合学科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集成式科技平台,实现学科建设体系由小型分散的研究模式向集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大学科集成模式转变;到2015年,力争实现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承担国家级课题达到50项,到校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

3.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第一,推进教师博士化。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引进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探索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支持现有中青年教师不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到2015年,争博学科和重点建设的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要达到95%以上。第二,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当前,人才工作要从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为重点转移到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点大学(学术版)2009年第12期73上来。要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地处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到2015年,学校在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要达到20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达到50名。第三,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要进一步选准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组建一批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争取到2015年,有1~2个创新团队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111引智计划”。第四,优化用人机制。探索新型、灵活的用人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人才科学评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以教师队伍为主体,协调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辅助队伍。 4.实施社会服务工程第一,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按照“面向企业、立足创新、重在应用、加速转化”的思路,发挥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育应用型科研项目,提高科研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第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横向课题为纽带,争取与企业合建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开发基地,使其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环京津经济带、沧州渤海新区、黄骅综合大港等区域经济建设,在河北各地市建立HS大学合作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与河北省支柱产业的对接;要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共建联合研究院、产学研联盟等成果转化平台。第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围绕HS大学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关计划,面向国家、河北省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利用学校非学历教育资源,为社会培训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实施管理创新工程第一,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制度环境。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建立学科建设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科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设立学科建设规划办公室,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保证跨学科、跨院系科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建立重点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分层管理和目标管理,建立基于合理评价体系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校友捐赠、银行贷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建立更加规范、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设立交叉学科基金,重点资助跨学科研究;设立学校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基金,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第二,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文化环境。学科成长要求特别注重学术生态建设,要积极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校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校内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高层次的学术团体及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学校,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促使学者在对外交流中走向学科前沿,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在本次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过程中,课题组遵循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依照规划制订的基本程式,运用院校研究的科学方法,拿出的规划方案比较符合实际并且切实可行,因而得到该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认可。总结整个规划制订过程,主要注意和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从建设主体来看,有学校、学科群、学科点(一个一个学科)三个层面,三者应明确各自的任务和重点。学校层面应关注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五个方面;学科点层面(院系)应抓住学科方向、队伍、项目、基地四个方面;学科群层面则介于两者之间。以往很多高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过多地关注学科点建设的内容,而忽视了学校层面应重视的主要内容。本次规划中,课题组紧紧抓住目标、结构、重点、资源和评估等方面,规划该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而将学科点的建设规划工作留给院、系。

(二)在环境分析中整体把握学校发展现代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在规划制定中,课题组着眼国内外发展趋势,特别是河北省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河北省高校的整体发展状况,将HS大学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考察,发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潜力强劲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独特优势的发现一方面为规划制定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给学校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增强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实现规划的信心。

(三)在各种关系中取得平衡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涉及诸多利益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学科建设规划的制订过程中,经常面对多种很难处理的关系,比如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的关系,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理、工、文、管等各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建设、发展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各学科教师对学科建设认识不同的问题等。

因此,在规划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使规划既体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形成重点和特色,又能使各利益群体各得其所,从而接受规划的基本思想,是规划制订中要把握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处理重点建设学科与一般学科之间的关系时,课题组提出实施三个计划,即“学科攀登计划”、“学科振兴计划”、“学科培育计划”,较好地处理了这一关系,使各学科都有自己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各得其所。

(四)通过信息搜集和访谈考察,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学科建设规划属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院校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收集资料,科学分析资料,提供决策支持。有多少资料做多少东西,要通过数据(资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组在到HS大学进行调研之前,收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资料,并作了初步分析;进入该校后,通过集体座谈、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拿出初步的规划方案后,又反复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多方讨论并几易其稿。由于占据了大量资料和多方信息,

因而得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结论,从而避免了规划的一般化。(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张俊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