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

发布日期:2015-04-09     文章来源:    点击:

回顾过去百年全球能源近代史,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的前50年,世界仍处在“煤炭时代”;由于石油的崛起,到20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已纷纷过渡到“石油时代”;新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由于世界能源向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基本处于油、气、非化石能源齐头并进的年代。展望未来50年或更远一段时期,我们可以预见:到2020年左右,世界将进入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时代;2050年以后,世界能源或将迈入新型核能和太阳能的新时代。

能源革命必然伴随煤炭的自身革命,但绝不是“革煤炭的命”。无论世界各国能源政策如何变化,都难以做到彻底地“去煤化”。

其一,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依然占有重要比例。近100年来,虽然全球经历三次能源革命,但煤炭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其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长期处于30%左右。预计2020年前后将继续维持此水平,2035年仍将占到26%。这是全球所有权威能源机构基本趋同的研究结论。

其二,从世界各国的能源发展史来看,一种新能源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比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50~70年,不曾出现短时间内能源结构发生跳跃式变化的情况。虽然现在能源技术革新、能源品种替代周期逐渐缩短,但能源结构和基本能源技术的更新换代仍然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一般要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其三,煤炭生产、消费是可以实现洁净、绿色、低碳的。低碳技术及煤炭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趋于成熟,只是推广普及的时间问题。

其四,煤炭是能源品种中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按同等热值折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价为1:9:3,相当于我国同等热值的煤炭价格是汽柴油价格的1/9、天然气价格的1/3。只要满足消费要求和标准规定,市场总是会青睐那些有成本效益的商品。2013年世界煤炭能源占比出现反弹达到30.1%,等于又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机与核能革命前的水平,就说明了这一现象。

过去100年,全球能源革命进程无法去煤炭化;在未来的50~100年,全球也不可能去煤炭化。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更是如此。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我国能源革命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并要用好煤炭,重点要做好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煤炭的发展既要遵循世界能源发展的历史规律,又要顺应新形势下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向绿色低碳、高效利用发展是大趋势和历史的必然,我国煤炭必须顺势而为,朝着这个方向果断革命。

因此,我国煤炭革命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煤炭生产与消费利用的安全、高效、生态、清洁、低碳、集约发展;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和国家的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体系相适应;支撑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消费的合理化。煤炭行业发展理念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由低水平求生存上升到高标准谋发展、由低级能源上升到低碳能源、由被动供应上升到合理供给、由数量膨胀上升到质量提高、由粗放污染上升到高效清洁、由技术落后上升到高科技平台、由满足国内上升到走向世界、由行政监管上升到法制治理。具体来说,在能源消费革命里,煤炭革命的重点是要开展清洁、高效、提质工程。生产革命的核心是建立煤炭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技术革命的核心是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等。

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巨大,而且煤炭是绝对的优势资源,这导致我国煤炭业体量大、基数大、提升难度大、利用方式比较落后,离真正的工业化、现代化技术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煤炭革命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具艰巨性和挑战性。但我们也要坚定信心,寻找和抓住可能拥有的新的历史机遇。首先,随着全球能源技术变革和清洁煤技术发展,至少我们拥有了煤炭革命的技术支撑和选择权,完全可以实现自身革命,实现煤炭清洁生产和低碳及近零排放消费利用。其次,现在能源国际合作渠道更加广阔,煤炭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煤炭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最后,我国政府对能源革命予以高度重视,有目标、有规划,也有决心,为推进煤炭革命创造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世界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是历史大趋势,煤炭行业要顺势而为,煤炭行业本身要不断革命,要在革命中实现挖好煤、用好煤、管好煤,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实现安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革命性发展。实现科学管理、严格监督,走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科学创新之路;实现煤炭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近零排放,与其他清洁优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中国能源与煤炭发展的唯一道路。

为此,笔者建议尽快建立煤炭行业的高端智库体系,引领煤炭向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现代化水平发展;共同研究煤炭如何向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现代化水平发展;形成和建立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体系;设立年度煤炭行业核心影响力指标发布、社会影响力调查结果发布以及行业科学开采水平、国际竞争力指标发布等,提升我国煤炭业的正面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煤炭革命的正能量。(作者分别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