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高校也应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挑战
煤炭能源行业关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是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行业,在过去近百年的历史中,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整体相对落后,提升难度大,表现在煤炭开采技术水平较低、煤炭利用效率不高、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煤炭的生产和使用被看成是大气污染、雾霾等环境灾害的“元凶”。
当前,煤炭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行业改革处于调整结构、理顺关系的艰难博弈时期。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煤炭行业的人才资源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能够与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洁净综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还比较匮乏,煤炭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呈现结构性缺失。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的煤炭行业也正在走向世界,急需提升国际竞争力,急需一大批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专业技术人才。
显而易见,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人才资源作为支撑。
能源革命推动煤炭高校创新发展
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长期依托煤炭行业办学,与煤炭行业发展休戚相关。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革命总战略,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能源工业的技术落后以及能源发展与自然环境低相容性的低碳发展障碍。这无疑也为煤炭能源行业特色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我国煤炭行业高校中有不少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基础、鲜明的特色以及相应的优势、品牌和竞争力。大多数煤炭行业高校划归地方管理后,既保持了原有的学科优势,又拓展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领域,实现了新的发展和提升。
但总体上看,相对于整个煤炭产业链而言,煤炭高校的学科链与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仍不相匹配,特别是适应能源革命要求的学科专业还很薄弱。相应地,一些煤炭行业之外的高校在煤炭能源先进技术的探索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煤炭行业的转型,除了安全高效开采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度加工、清洁利用。与此相应,以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为基本指向的“互联网+”、“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也都将为煤炭产业创新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煤炭高校必须在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形成与行业的协同整合优势,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现在,一些煤炭企业为了顺应能源革命的大势,正在探索基于近零排放理念的绿色煤电技术,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何适应煤炭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最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将是煤炭高校面向“十三五”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抓住国家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面向未来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强调了要打破原有身份固化的限制,不仅对中央高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而且还将对地方高校实行开放。这就意味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都将适度分别向“211工程”高校和非“211工程”高校开放,从而体现“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的要求。
这种发展态势表明我国未来高等学校的竞争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展现出全新格局。在全国各类高校随着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的发展“重新洗牌”的过程中,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形成新的优势?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重大的机遇。
以新的理念精心谋划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的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面向“十三五”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在国家指引下迈向新目标的基本遵循。
煤炭行业高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明确总体思路。这就是要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高教质量30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稳定规模,即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
二是深化改革,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建设若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要求,以体制机制改革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三是优化结构,继续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四是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五是注重创新,以教育教学创新为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综合优势,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探索试验,大胆创新实践。
六是提高质量,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国家战略,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职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对煤炭行业高校而言,传统优势学科必须在固本的前提下致力于拓新。相关学科必须紧紧抓住能源革命带来的重大契机,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科内涵,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强化基础科研创新,实现与煤炭行业战略转型同频共振,切实增强在煤炭行业的影响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主动承担起引领行业走出困局的重要责任。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煤炭行业高校只有深化思想认识、更新办学观念、主动适应、积极求变,找准定位,不断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优势,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为煤炭行业高校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邹放鸣: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